黃漢這話得在情在理有大義凜然,很有煽動性,秦良玉終於被打動了。她歎息道:
“後生可畏,我真的老了,以後白杆兵何去何從還得多聽東平侯建議,染指夔州府爭取經營那裏,隻要是為了軍民謀福祉我一定不遺餘力,哪怕豁出去這張老臉也要為將士們爭取到一些用來養兵的田畝。”
終於跟白杆兵主將達成共識,黃漢是掛平遼將軍印的薊鎮總兵官當仁不讓獲得指揮權。
這不是黃漢搶班奪權,而是朝廷製度所以然,以黃漢的爵位和官位,按理隻要和其他明軍協同作戰都可以指揮各路沒有掛將軍印的總兵官以及參將、遊擊、守備、都司。
以前黃漢之所以不願意染指其他大明武將的人馬,是因為他瞧不上那些豬一樣的隊友,對於指揮白杆兵根本沒有意見。
第二,秦良玉親自帶領的白杆兵和‘紅旗軍’接近兩萬正兵、輔兵和勞役兵分三路殺奔夔州府。
黃漢和秦良玉、張鳳儀乘船率領大部分組成部分是女兵的三千餘人馬進入夔州城坐鎮。
不可能安排身懷六甲的秦妡怡參戰,她樂滋滋回了娘家,有生母秦夫人照料飲食起居,有秦蓉、馬蘭花帶領一個把總女兵負責保衛,有秦音、秦月這兩個細心的貼身侍婢不離左右。
馬祥麟、馬祥和等等白杆兵將領以及桑羽、王根生等等‘紅旗軍’將領率領一萬五千餘人馬沿著江北往夔州攻擊前進,這一次不是擊潰,盡可能圍追堵截爭取大量殺傷給予流寇毀滅性打擊。
秦翼明、秦拱明等等和劉奮勇、袁思明幾個‘紅旗軍’將領率領一萬二千人馬沿著江南一路攻城拔寨往夔州府城開進,確保所過之處再也不可能存在具備數百人規模的山賊或者流寇武裝。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秦良玉來到夔州府見到了禮數周到的一群士大夫已經覺得黃漢真的到做到了。
再看見顧準麾下兩千使用白蠟杆長槍訓練的鄉勇一個個精神抖擻,頓時明白了以後必由之路就是如此。
周仕登、陳翰翔等等夔州地方官選擇了投靠東平侯在軍事上當然依仗顧準,通過這幾個月一起做事相互之間加深了了解。
夔州府城包括郊外三十裏範圍內,這段時間在各級官吏和顧準的“紅旗軍”協理下發生了翻地覆的變化,所有的田畝和山地都種上了莊稼。
這時顧準已經組織被安置的屯民開始修建溝渠建設給排水係統。
很明顯今年的收成能夠確保,山地種上了不少玉蜀黍和馬鈴薯,夔州地方官由於沒有種植經驗估算不出產量,但是他們預計四十萬畝稻子成熟後能夠確保四十萬人熬到每年夏收。
見已經穩住了局勢,周仕登、陳翰翔等等士大夫彈冠相慶。
他們相信有顧準任夔州守備,憑借夔州城已經行成的保甲聯防、責任到人的架構,應對流寇攻擊再也不會顧此失彼,遭受裏應外合破城絕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