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馬祥麟、秦翼明的白杆兵沒有回川,丟了六七千人馬的鄧玘又回川調兵,他這一次帶出五千川軍跟隨陳奇瑜圍剿流寇,直接導致四川兵力空虛。
幸好秦良玉親自提兵據險而守,暫時遏製了老回回、闖塌等等賊骨頭的進攻勢頭。
秦良玉麾下主要大將都不在,接近一萬白杆兵也不在四川。
因此她有心殺賊卻隻能采取守勢無力發動攻擊,實在無顏麵對幾萬十幾萬往西逃難的川東難民心急如焚。
四川有一位藩王是蜀王朱至澍,這一脈傳承了二百多年,如今又衍生了二十一位郡王。
崇禎六年底流寇大舉進犯四川之時,郡王們就不斷上書要求秦翼明、馬祥麟的七千白杆兵回川,要求朝廷調遣人馬護佑王室周全。
後來蜀王和諸多郡王得知東平侯駐紮在荊州附近離四川咫尺之遙,他率領的“紅旗軍”最是能戰,屢次被子派遣保護藩王,有東平侯駐守的地方,流寇根本不敢正視。
接下來二十幾位四川王爺的奏折就開始指名道姓請求東平侯來護佑藩國安全。
他們的理由很充分,進入河南、湖廣剿寇的“紅旗軍”已經基本上剿滅了荊州附近的流賊,如此強軍就在川東二百裏外,朝廷犯不著舍近求遠,及時調“紅旗軍”入川善莫大焉。
在四川危機四伏之時,陳奇瑜指揮剿寇使得步步緊逼的官軍在河南、湖廣已經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的情況下,黃漢於二月底接到了入川剿寇的聖旨。
眼看著湖廣、河南的形勢開始好轉,陳奇瑜四方布置各司其職彰顯了效果,巨大的包圍圈已經形成。
參與剿寇的文官武將更加不願意看到能打的“紅旗軍”再立新功暗淡了他們的功勳,諸多將領都不願意跟即將到手的功勞失之交臂,沒有人願意被抽調入川,他們一致要求東平侯去保衛蜀王和二十幾位郡王。
黃漢從來沒有真地認為陳奇瑜在車廂峽能夠徹底解決流寇,他上了流寇假投降的當有偶然性也存在必然性。
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遭遇的險境何其多也,後來李自成在商洛山中被孫傳庭打得隻剩下十八騎還不是照舊東山再起,而且更加聲勢浩大。
圍剿流寇的官軍其實各懷鬼胎,他們真進車廂峽惡戰未必就能殺了這些賊骨頭。
山地戰乃是短兵相接何其殘酷,為了混軍餉而打仗的官軍犯得著跟被“趕狗入窮巷”的流賊去刀刀見血拚得魚死網破?
餓死幾萬賊兵也未必能夠成功,那些老賊都是敢吃人的主。
即便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死了,在明末這個大環境不發生根本改變的情況下,還會有其他賊骨頭脫穎而出。
原本黃漢是準備在流寇假投降之時及時趕去車廂峽附近,屆時堂而皇之以能夠安置這些降軍為理由接管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劉國能等等的三四萬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