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忠義堡(2 / 2)

他們合理搭配,使得壯勞力、婦女、老人、孩子都能夠最大化提高效率。

大量生產出來的磚瓦、水泥、石灰當然會派上用場。

不僅僅侯家莊裏在大興土木,占地麵積不足一平方公裏的棱堡“忠義堡”每都在長高,開挖的護城河和貫通棱堡的運河已經完工,挖出的泥土都成為了燒製磚瓦和填充城牆的原材料。

“忠義堡”將要成為“紅旗軍”在豫北的大本營,這裏永不放棄!

堡內許多建築物都在緊鑼密鼓施工,第一重要的就是修建桶式糧倉,第二就是提前建造深加工馬鈴薯、甘薯的粉條、粉絲作坊,當然也少不了釀酒作坊。

秋後,這些作坊投產要盡可能多的把馬鈴薯和甘薯進行深加工,免得由於馬鈴薯和甘薯不便於運輸白白損耗,變成粉絲、粉條和烈酒後再也不可能凍掉、爛掉。

黃漢知道老百姓不容易,這裏有了大量糧食不知道多少人盯著,不定覺得沒有好處的官員和將領會刻意放流寇越過防區來劫掠侯家莊都大有可能。

文官武將聰明著呢,曆史上就有太多將領有意尾隨流寇、建奴不肯予以攻擊,跟在後麵撿漏,往往會在人馬不損失還逐漸增多的情況下撈到不少金銀財寶和糧食。

“紅旗軍”駐紮侯家莊,再有自己這個侯爺鎮場子才能夠避免勞動果實付之東流。

隻要今年留在此地屯墾的流民親眼看到東平侯兌現了承諾,他們真的能夠把收獲的一半糧食拿到手,對“紅旗軍”的信任度就會截然不同。

這年頭能夠不餓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能夠得到庇佑不被流寇、官軍禍害,這地方就是堂。

冬組織得到土地耕種的流民拿起白蠟杆長槍接受軍事訓練,宣揚全民皆兵就是為了保衛既得利益就容易形成共識。

明年春,團結在以“紅旗軍”留守人馬為核心的鄉勇武裝會超過五千,能夠拿著白蠟杆長槍突刺的民壯會突破兩萬,達到這個實力就不怕流寇、官軍前來騷擾。

以後就會形成良性循環,附近的地主老財發現這裏武備強大,拖家帶口來侯家莊、“忠義堡”躲兵災的會絡繹不絕,形成市場後自然能夠搞活經濟,又會吸引多人前來。

人口增多自衛武裝當然會水漲船高,參與軍事訓練的老百姓更多,覆蓋的地域也會擴大,談不上越過黃河擴展勢力,守住河南通往北直隸和海邊的南大門極有可能。

潞王是崇禎的表叔,他要求巡撫和“紅旗軍”來守衛封國不過分。

崇禎還是比較在意他的這些親戚,隻要不會挑戰皇權基本上有求必應。

他真的下旨讓河南巡撫玄默前往衛輝府就近指揮,下旨剛剛被委任為鄖陽巡撫不久的盧象升率領雄軍進入河南參與剿寇,命令東平侯確保藩王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