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意淫,在六七十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座鍾,以後大明生活水平達到康以上的家庭普及座鍾會形成趨勢,裝飾華美、價值不菲的座鍾會成為富人家裏的陳設之一。
七月中旬,驕陽似火,已經完成了十八萬流民遷徙的黃漢再次帶著人馬駐紮在侯莊營地,一百多經曆了大大二十幾場戰鬥無驚無險,基本上都是一邊倒的屠殺。
“紅旗軍”將士們損失有限,現在的人數由於一千幾百衛所軍得到了火線轉正的機會還多出不少,正兵達到五千三百餘,衛所軍依舊保持五千,征用了五千勞役。
一開戰就是玩命的跑,目的是盡可能多的截殺流寇老賊,基本上沒有遭遇一次真正的兩軍對決,“紅旗軍”上上下下都厭煩了如此打仗,興致不高。
再加上氣炎熱,黃漢決定暫停軍事行動,來到已經營了三個月的侯家莊修整。
白杆兵人數已經達到五百六十,再也不可能增加,因為不會有人能夠傷愈歸隊,剩下的傷員都留下了殘疾。
連續作戰,麾下幾乎人人建功,黃漢提拔了不少將領,“紅旗軍”將佐有特色,虛銜高者不知凡幾,擁有參將、遊擊銜的大多數才是實授把總。
趙坤、袁思明、桑羽、張揚、王根生、盧凱軍等等十員將領雖然虛銜沒動,實授都提了一級兩級不等,如今是實授千總和副千總。
一個千總擁有一個把總騎兵、一個把總步兵、一個屬於千總、副千總直領的百總衛隊、兩個旗醫務兵和與之人數相對應的衛所軍將要形成常態化,是否配備炮兵、工兵會根據戰時需要而定。
這就意味著一個千總人馬的正兵和衛所軍相加人數最少不低於一千七百人,這不包括出動之時攜帶的隨軍民夫和勞役。
正兵專業打仗一個蘿卜一個坑,所有的後勤工作都是衛所軍來完成,做飯、喂馬、運輸給養都用不著正兵出人手。
正兵除了作戰就是訓練、演習、保養自己的武器,騎兵還必須每騎馬最少慢跑一個時辰、疾馳半個時辰,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提高騎兵騎術,還使得馬匹不長肥肉長肌肉更加健碩。
因為隨軍民夫和勞役多而且積極性高,衛所軍也把該他們幹的活兒扔給了勞役,現如今都在刻苦訓練陣型。
新送到的二百四十支米尼槍和三百支短銃加強了正兵和軍官的裝備,兩千支自生銃全部留給衛所軍鳥銃手換裝。
如今的衛所軍裝備自生銃的比例已經超過七成,有三千勞役也在衛所軍帶領下使用鳥銃訓練裝填,手腳麻利的能夠得到實彈射擊訓練。
這一批來到河南的衛所軍得到實戰練兵的機會,最先得到裝備升級,還能夠比較容易獲得軍功,一年半載還不能夠轉正的恐怕就是實在扶不上牆的窩囊廢。
屬於自己指揮的人馬倍增當然使得趙坤、張揚等等將領精神抖擻,雖然烈日炎炎,人馬合練依舊進行得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