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月份在不間斷交戰中度過,有接近一百萬畝原本可能顆粒無收的良田補種了大量馬鈴薯和一部分甘薯。
老爺不開眼,今年河南大旱,已經太久沒有效降雨,同是北方的山海關、永平府卻是遭受了難得一遇的澇災。
“紅旗軍”體係今年注定會很忙,虎穴城方圓二百裏一直在進行排澇防禦山洪,來到河南的人馬又得進行抗旱保苗。
黃漢自從四月份就開始出糧食、提供工具,派出工兵指導流民和附近的鄉民參與打灌井。
這年頭隻要給飯吃,要壯勞力幹活兒相對容易,況且給“紅旗軍”工作不僅僅能夠吃飽,每還能夠領一升雜糧十文錢的工錢。
黃漢不完全以銀子和銅錢給下死力氣勞作的壯勞力發放工錢,是出於河南糧食高得快接近有價無市的境地考慮。
壯勞力得到打井的工作吃飽了肚子再帶上一斤半雜糧回家熬稀粥,估摸著家裏有四五口人都能夠把日子過下去。
況且不會有哪一家農民會閑著,他們總會想辦法搞些食物,如挖野菜、掏老鼠窩、采野果,打鬆子等等。
侯家莊附近無法利用漳河水灌溉的田地都得利用灌井維持最起碼的保苗水量。
雖然這兩個多月每都有幾千人在努力打井,但是也不能滿足二十畝旱田配一口灌井的需求。
如今隻能夠因地製宜,重點保長勢不錯的麥苗。
與其一畝地產五鬥麥子,還不如放棄四成麥田重點管理剩下的六成,不定還能夠達到平均六鬥的產量。
如果侯家莊附近在幾個月裏不再遭遇大股流寇禍害,秋,這裏的麥田應該能夠得到一半以上的收成,馬鈴薯和甘薯耐寒、耐旱、耐土地瘠薄,適應性廣,種植起來更為容易。
後世的馬鈴薯屬於“省水、省肥、省藥、省勁兒”的四省農作物,一畝旱田產量高達四千斤。
馬鈴薯全粉是采用新鮮馬鈴薯經過切片、漂洗、預煮、冷卻、蒸煮、搗泥等工藝過程,經脫水幹燥而得的細顆粒狀、片屑狀或粉末狀產品,可以在常溫下儲存十五年,後世太多國家用來作為戰略儲備糧。
知道馬鈴薯的好處和營養價值的黃漢重點推廣馬鈴薯的種植,這一次的播種麵積是甘薯的三倍。
縱然由於良種、化肥在這個時代無法獲得,馬鈴薯不可能達到四千斤的高產,但是收獲七八百明朝市斤已經在永平府和遼西走廊屢見不鮮。
河南的土質和氣候條件、日照時間更加有利於馬鈴薯和甘薯的種植,今年剛剛試種產量有可能不如永平府也應該少不了多少。
侯家莊附近幾十裏會多出能夠養活一百餘萬人口的馬鈴薯和甘薯,這裏當然會少了饑餓多了生機,逃荒的農民少了,耕種的土地自然增多,每況愈下的局勢應該能夠被遏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