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為報(1 / 2)

東平侯這個舉動贏得了民心理所當然,他還不知道自己端著碗和徐知縣一起吃飯時,兩雙妙目如癡如醉般盯著他瞧。

一個時辰後,黃漢帶著十幾位將領來到縣衙跟徐明揚和佐貳官、儒學教諭以及幾個官吏安排戰後事宜。

聽到沒有向他要糧食、要銀子的東平侯要分潤三千流寇首級給他報功後,徐明揚再也受不了,他不可置信道:“侯爺施救下官已經感恩不盡,下官如何還敢分潤‘紅旗軍’的功勞?”

黃漢認真道:“徐大人過於謙遜了,縣尊率領平順軍民堅守城池幾幾夜,死在城下的流寇何止三千?這些功勞是你和所有的守衛者該得的。”

徐明揚為難道:“侯爺如此下官何以為報啊?”

黃漢調侃道:“都是為國效力談何報答?這樣吧,改徐大人安排人隨便搞幾樣菜請本爵喝一杯咱們就算兩清了如何?”

徐明揚感覺東平侯在譏刺他摳門得連一頓飯都沒有給大軍吃,再次羞得滿臉通紅,他厚著臉皮道:

“下官請不起千軍萬馬,請侯爺酌一杯的銀子還是有的,屆時下官內人親自下廚忙幾個江西特色的菜肴招待侯爺。”

儒學教諭何嚐不知平順縣的情況,見縣尊尷尬上前施禮道:“侯爺,並非平順縣官吏不知禮數,而是在徐大人帶領下,咱們都願意破家為國,把家裏的現銀、糧食都拿出來勞軍了,故而現在囊中羞澀。”

他們不解釋黃漢都能理解,仗打贏了,犒賞下去的銀子又不可能再要回來,徐知縣帶著大家打的是守城戰,完全是拚消耗基本上得不到繳獲,此時當然手上沒有錢。

昨夜流寇營地大亂,但是平順縣的守衛者不敢輕舉妄動。

也是因為絕大多數守城者都是老百姓,在城頭扔石頭能夠算作戰鬥力,出城去野戰那就是去找死。

因此在“紅旗軍”大隊人馬出現之前,平順還是緊閉城門嚴防死守沒有人出城,自然就失去了一次得到繳獲的好時機。

“紅旗軍”在平順縣處理流民、流寇、老賊的工作方式跟在侯家莊外如出一轍。

除了平順縣境內剛剛遭受流寇荼毒變成流民的當地人留給縣太爺安置外,其餘人經過甄別後全部送去侯家莊外營地吃幾頓飽飯休息三後上路。

收留了五六百經過確認是當地山民又主動來報名想參加“紅旗軍”的青壯年,因為這些人失去了親人和財產,從軍的目的是為了報仇雪恨。

這種人放任自流最危險,留下他們成為隨軍勞役接受訓練,讓他們得到衣食拿到糧餉,大有可能減少一個破壞分子多出一名戰士。

少年火槍手甄別老賊有了經驗,重點盤問陝西口音的青壯年,因為大明不是後世,人口根本不可以自由流動,沒有仕子以上的功名,需要縣衙出具路引。

路引相當於後世的介紹信,改革開放前的中國老百姓出門也需要這東西。

這裏是山西靠近河南的地界,陝西青壯年跑到這裏來了不是流賊者少之甚少,這些人還十有八九是從賊一年以上,屬於是手上血債累累的暴徒,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