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1 / 2)

搬運火炮的心腹兵丁們大大方方告訴所有叛軍,之所以搬運大炮上船是為了加強戰船火力,要是有明軍戰船在海上堵截,一定打得他們灰飛煙滅。

絕大多數兵丁都不懂戰船的火炮配比是有規定的,不是隨隨便便搬運上幾門炮就可以開火,聽了孔有德、耿仲明的家丁們一本正經的介紹一個個信以為真。

孔有德和耿仲明還煞有介事宣布了分三次撤空登州城的計劃讓將佐們廣泛宣傳,既然分三次當然要有先後循序,但是最勇敢、最積極的兵丁毫無疑問會是第一批撤離的人選。

孔有德公開表示他會和所有的袍澤同生共死,他自己會在水城堅守最後一個撤離登州。

謊言多了就是真理,況且參與叛亂的兵丁、亂民、匪徒基本上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蠢貨,既然接任“都元帥”的孔大帥會堅守登州直到所有人都上船撤離,那麼還有啥好擔心?

出海後去哪裏叛將們達成共識,鴨綠江口的鎮江堡,這跟曆史如出一轍。

孔有德明知東江鎮今時不同往日,為何沒有改變計劃還是去鎮江堡登陸?

那是有原因的,鎮江堡一直是東江鎮的地盤,孔有德和耿仲明、陳光福等等叛將對那裏的山山水水太熟悉。

他們還知道東江鎮在鎮江堡的駐軍不會太多兩三千人馬頂了,他們帶著一萬餘人,其中戰兵就不下八千,還有幾百門火炮,要是駐守鎮江堡的將領不選擇加入就打得他滅亡。

每關注氣變化的叛將終於在二月初發現海冰開始消融,過了幾他們實在等不及海冰自己慢慢地融化,連忙組織人手用火燒、斧鑿的辦法把水城內的冰層砸開了。

娘的!“亡大明”真不是隨便,曆史上的登萊叛軍斷糧多日真的無法堅持,晚跑一就會弱一分,否則也不會鑿冰取船。

偏偏崇禎六年的二月中旬比較暖和,孔有德輕輕鬆鬆就使得所有的大船都能夠駛出登州水城。

要是如同啟六年那樣寒冷,隻要拖住孔有德半個月,恐怕餓得腿腳發軟的叛軍就守不住城池。

因為圍城的明軍攻打甚急,眼看著叛軍已經頂不住。

啟六年的氣冷得覺華島和大陸十幾裏的海麵冰凍得可以跑千軍萬馬,直接導致後金軍能夠用騎兵突襲的戰術襲擊一個島嶼。

縱觀曆史,甚至於整個世界的戰爭史,有沒有離大陸十幾裏的海島被敵人騎兵突襲的戰例?

而漢人的最後一個朝代大明就是這麼悲催,如此概率事件都能夠被建奴利用了。

但是自從啟六年覺華島被襲擊過後,一直到現在,接近四百年時間,再也沒有出現過覺華島冰凍得跟大陸相連,並且可以跑馬的例子。

啟六年的一萬餘韃子、建奴奔襲,毀了大明設在覺華島上的大型補給基地。

凍在港口的戰船、商船、運輸船、漁船一共有兩千餘艘被後金軍付之一炬,覺華島上軍民、商賈兩萬餘被屠戮一空,大明直接物資損失以白銀計不下於千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