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化總旗的炮兵隻有七八個是二三十歲的原明軍炮兵,其他人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年,他們人人都能寫會算掌握了一些實用知識,得知是大明有名的火炮專家出任自己的總旗官,所有人都充滿期待。
看到了自己精神飽滿的麾下,見到了烏黑錚亮的弗朗機炮,孫元化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本來他認為自己親自操心,由弗朗機教官訓練的登萊炮兵就已經首屈一指了,見到了這個總旗的炮兵,終於明白外有。
他總是覺得這些年輕人有一股舍我其誰的氣勢!更加有了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孫元化曾經統帥過千軍萬馬不可能怯場,他也沒有認為被委任為一個炮兵總旗官參與即將開始的戰鬥是對他的侮辱。
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他真的跟隨炮兵把總進行拉練,爬山涉水之時大部分時間都是牽著戰馬步行,晚上宿營之時都會給麾下少年炮兵講半個時辰幾何原理。
黃漢準備通過此次秋季攻勢把“紅旗軍”的實際控製區越過燕山,殺光這幾萬平方公裏內的韃子有些不現實,但是要殺得他們北逃、西遁最少五百裏。
選擇投降的部落可以留下性命,從此以後會得到“紅旗軍”庇佑和管理,屆時會以公道的價錢賣給他們鹽巴、茶葉和糧食,收購他們的牛羊馬匹,也會招募一部分青壯年加入冷兵器騎兵。
黃漢來管理草原民族水平跟後金不在一個層次,況且落後的建奴除了能夠給韃子女人那話兒還能夠給什麼?
投靠“紅旗軍”體係的蒙古人會被編戶籍記錄檔案,遇上極度嚴寒的氣能夠得到糧食和飼料保障牲口安然過冬。
有青壯年加入“紅旗軍”成為騎兵戰士的蒙古家庭享受軍屬待遇,他們會成為管理二三十戶的基層頭目,跟漢人的保長差不離。
相信有奶便是娘的韃子瞧見了投靠“紅旗軍”的人家能夠得到許多好處,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一定會爭相效仿。
要國家長治久安,把北方遊牧民族揍得談漢色變尤其重要,由於燕山一帶的韃子比較分散也比較弱,因此黃漢預備出擊的一萬五千正兵分為五營齊頭並進。
組建的西征隊伍一營三千人馬左右,擁有騎兵兩個把總七百六十騎,兩個把總六個百總騎兵有一半人是火器輕騎兵,他們隻穿戴禦寒的棉甲,端著自生銃打仗。
四個步兵把總其中一個是使用冷兵器的刀盾手、長槍兵把總,三個是火槍手把總,最起碼人人一支自生銃,旗官以上級都擁有米尼槍。
西征營還擁有一個炮兵把總、一個工兵把總、一個醫務兵總旗。
每一營擁有一個千總隨軍勞役,他們以衛所軍標準接受管理,頭目也是衛所軍官佐,除了正兵標配的獨輪車,勞役也是一伍攜帶一輛獨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