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談漢色變(1 / 2)

溫體仁正是上升期,簡在帝心,取代周延儒成為首輔已經進入倒計時。

他自認為已經跟黃漢有了默契,此時當然會順勢而為,他道:

“陛下,韃虜屢犯邊境實在可惡,我大明早應該予以顏色,臣恭請陛下傳旨平遼將軍即刻出擊!”

幾個閣老也紛紛表態,人人支持主動攻擊韃虜,那幫禦史、給事中更是滿口高調如同喊口號。

剛剛有方正化和李若璉主動請戰為國分憂,緊接著又有兩個守邊的總兵官要帶領麾下殺入大草原為大明揚威,皇帝當然高興。

這一次還跟以往大不相同,群臣幾乎是眾口一詞支持“紅旗軍”將要發動的西征。

朝廷是否會扯皮黃漢不太在意,有沒有聖旨下達,“紅旗軍”都需要這一次的秋季攻勢來實戰練兵。

演習也需要成本,打一盤散沙的韃子同樣會達到練兵效果何樂不為?況且獲得斬首功會有賞銀、會得到加官進爵的機會。

即便朝廷由於財政危機經常耍賴皮不好好兌現斬首銀,但是討價還價後一顆成年韃子首級賞打七八折也不可能少於十五兩銀子。

打進草原一次,會獲得戰馬若幹,“紅旗軍”之所以不缺戰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前年滅了喀喇沁青城得到了成千上萬大牲口的緣故。

雖然聖旨沒有接到,但是發動攻擊已經提上了日程,“紅旗軍”體係動員令已經下達,軍民們都在談論西征,人人爭先恐後報名。

秋收過後進入農閑,太多壯漢不甘心去水泥廠、鋼鐵廠找賣死力氣的短工做,想著作為勞役跟著大軍去大草原看看,不定因為表現好被選上正兵日後就有了搏前程的機會。

此次將要率領一萬五千正兵出戰,由於下半年太多輔兵轉正,隨軍勞役和衛所軍、學兵數量急劇下降,有了幾萬人主動報名參加勞役選拔當然是好事。

這足以明體係內幾十萬老百姓已經對“紅旗軍”有了信任度有了依賴,絕大多數壯勞力願意為這個集體效力。

登萊兵荒馬亂,每個月都會有山東老百姓迫不得已咬咬牙攜家帶口渡海投奔寧遠、金州。

往京城逃亡的流民也不斷被四方快運指引,來到虎穴城做工。

“紅旗軍”體係的人口增長勢頭真的很猛,七月份就有六萬餘人淨增加,其中男子壯勞力有一萬大幾千。

秋收後有了糧食,經過測算在足夠保障現有的軍民糧食供應的情況下還能夠結餘五十萬石以上。

再有明年五月份能夠購買回來三十萬石以上倭國精米的預期,大量接納流民、戰爭難民已經不成問題,相信明年底體係內人口會翻一番,超過過二十萬戶一百萬人口不在話下。

明年“紅旗軍”體係不會出現土地不夠給新屯戶分配的問題,但是按照這個勢頭增長人口,後年就會出現這個問題。

立足遼西走廊展望燕山東麓,把實際控製區往西拓寬三五百裏勢在必行。

山區的盆地也有許多地肥水美的沃土已經山民被開墾,隻不過由於明末兵災不斷,太多田畝撂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