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防禦體係(2 / 2)

黃漢終於揀著大便宜了,大明在遼西走廊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防禦體係在原本的曆史上形同虛設,建奴隔三差五就越過寧遠防線威脅山海關。

那是由於關寧軍沒有戰心,更加沒有為國殺敵的責任感,倒不是他們的戰鬥力比建奴相差十萬八千裏。

關寧軍的戰鬥力是不如後金軍,但是在建奴深入遼西走廊進兵到了山海關之時,如果關寧軍將士們有為國而戰的豪情,撲上去依托防禦體係層層阻截,打幾個大勝仗消滅成千上萬後金軍也不在話下。

估摸著隻要關寧軍能夠雄起一回,從今往後在沒有攻取錦州和鬆山城、寧遠、前屯衛、高台堡、杏山城、塔山城等等有關寧軍堅守城堡的情況下再也不敢繞過城池深入關寧軍駐防腹地四五百裏。

現如今的曆史有了轉折,寧遠較早的被“紅旗軍”控製,黃漢依托三五裏就會出現的堅固屯堡用熱兵器部隊來布防,憑借炮火殺敵相對容易太多。

明末其他邊鎮明軍如果駐防一個墩堡發現敵人千軍萬馬而來十之八九會放棄堡壘逃之夭夭。

但是黃漢堅信在他親自布防的寧遠東線,墩堡裏駐防的“紅旗軍”百總甚至於總旗一定會憑借工事給予來犯之敵大量殺傷。

能夠做到讓麾下敢戰不怕死其實不是很難,賞罰分明最重要,體係內,逃兵會被判處死刑,家連坐沒收“紅旗軍”發放的財產驅逐出體係。

戰死的軍人會獲得撫恤,家屬還會得到烈屬榮譽,失去勞動力的雙親再無子女由“紅旗軍”養老送終,子弟會優先獲得待遇好的工作,如果有兄弟也在服役,提拔時會優先考慮。

還有一條更加重要,袍澤之情守望相助,不拋棄不放棄已經成為了“紅旗軍”的口頭禪,無論那一部人馬被敵人圍困,哪怕為了解救一個百總會搭上一個千總的人馬,將士們都會不遺餘力。

因為這不是做生意,這是一種精神寄托,在某個戰例中或許顯得不識時務導致人馬損失慘重,吃了大虧。

但是這樣做了會贏得所有的將士們的信任,人人都會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身後是整個“紅旗軍”集體的力量在支持。

被敵軍重重圍困的將士們始終堅信相濡以沫的袍澤會不計傷亡殺來,他們心中充滿希望,會奮起餘勇盡可能給予敵人大量殺傷。

黃漢成軍之日起就廣泛宣傳攜手並肩同心同德,現如今的“紅旗軍”基本上做到了團結一心,打防禦戰之時,隻要守軍能夠做到人在陣地在,建奴要討到便宜基本上不可能。

為了更好的融合原寧遠的駐防人馬,他們全部被打散重組了,現在人數達到一萬兩千的新寧遠守軍已經麵目全非,原寧遠駐軍七千餘有一半被調入金州一線駐防。

現在的寧遠人馬大多數是“紅旗軍”,擁有野戰炮超過五十門,擁有自生銃接近四千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