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軍在臘月初發動攻擊,這裏的攻城戰比金州打得激烈。
因為大淩河城的守軍比金州烏合之眾的守城本領強了不止一個等級。
率先進行的炮戰就打了足五,如果不是後金軍擁有絕對多數的炮火,祖大壽在城頭布置的炮台不會被摧毀。
這完全是明軍援軍敗北留下的惡果,本來紅歹是初建的烏真超哈火炮數量跟大淩河城的布置相比沒有優勢。
可是張春率領五萬餘人馬辛辛苦苦拉來了大火炮接近三百門,其中從廣東買來到紅夷大炮就有十幾門。
有了大明送來的火炮和炮手,使得烏真超哈戰鬥力飆升三倍以上,不僅在大淩河城炮戰中勝出,而且摧毀了大淩河城的所有侯台和炮台。
最後沒有了火炮的祖大壽、何可綱部變成了被後金軍單方麵炮擊。
紅歹是繳獲的火炮、火藥和炮彈太多,他為了減少蟻附攻城的傷亡做法跟黃漢如出一轍,但是排場大了十餘倍。
黃漢隻不過出動二十六門野戰炮轟擊金州,而紅歹是居然布置三百門大不等的火炮轟擊麵積比金州了一半的大淩河城。
關寧軍每都在承受傷亡,炮擊掀起的磚石木屑飛濺,現在還保持全須全尾的兵丁少之甚少,大部分人都是灰頭土臉一身擦傷,士氣一落千丈。
在不間斷炮擊中關寧軍已經減員一兩千,如今還能夠拿起武器作戰的兵丁已經不足七千,建奴還沒有發動攻城戰,依舊是炮聲隆隆。
成百上千關寧軍兵丁都心灰意冷,考慮再這樣下去大淩河城豈不是會被夷為平地?守軍會不會屍骨無存?
大淩河城裏的關寧軍如喪考妣,他們開始議論奴酋承諾的投降保命可不可信?
崇禎四年臘月二十三,大淩河西門外殺氣騰騰,三千建奴驅趕著三萬餘由阿哈和投誠明軍組建的攻城隊伍開始了奪城之戰。
從明一直打到日落,擅長守城的關寧軍頂住了一的攻勢,也出現了兩三千的傷亡,明還能夠拿起武器繼續戰鬥的兵丁已經不足五千。
此戰攻城方損失達到雙倍,減員達到三四千,隻不過八旗子弟損失很少,隻有二百餘人,戰死的大部分是包衣奴才和投誠的明軍。
見關寧軍還是那麼頑強,紅歹是臉上橫肉在不住顫抖,他不是擔心拿不下大淩河城,而是擔心消耗過大得不償失。
為了掙表現做個好奴才的薑新此時挺身而出跪下道:
“大汗,卑職下午親自帶著人馬殺到城下,見守城明軍傷亡慘重士氣低落。卑職以為再次勸降一定能夠收到奇效,卑職請令繼續去勸降祖大壽歸順大金國。”
此時死馬當做活馬醫,白武力攻打,夜裏發動心裏攻勢相得益彰,最壞的結果就是薑新被關寧軍殺了。
奴酋認為死一個豬狗不如的軟骨頭、新奴才無傷大雅,開口道:
“薑愛卿願意去大淩河城勸降祖大壽正合朕意,雖然隻需兩三,朕的大金軍就可以破城而入,但是為了不讓生靈塗炭,朕還是由衷歡迎祖大壽識時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