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是不是得罪了首輔被溫體仁忽視了。
周延儒這個以前的政治同盟如今已經過了合作蜜月期,反目成仇旦夕之間,誰能夠抓住皇帝的心,在內閣的路才能夠走得穩健走得更長遠。
溫體仁出班道:“陛下,老臣以為黃參將此次皮島平叛有功理應給予封賞,臣提議提拔黃參將為永平副將最合適,永平援兵營改建為奇兵營兵額可以保持不變,‘紅旗軍’將領的品級提升就有了空間。”
“紅旗軍”一直麵臨將佐們的功績和品級不對應,究其原因當然是黃漢放棄了“青城大捷”有關他個人的封賞。
朝廷給“紅旗軍”將領封賞總不能讓誰的品級高於主將。溫體仁出班奏對得有理有據很幹練,皇帝很滿意。
可是次輔開口了居然沒有大臣附議,很明顯這又是一位孤臣,皇帝冷眼看了看出班反對的大臣,心裏冒出了兩個詞彙——結黨營私、黨同伐異。
崇禎是一位有個性的皇帝,雖然隻有兩位大臣同意給黃漢加官進級他也不管群臣反對,讓溫體仁票擬經司禮監批紅下達了提拔黃漢為正二品永平副將的聖旨。
這一次朝堂上的明爭暗鬥很明顯是次輔溫體仁迎合了皇帝,周延儒有些失落。
他由於姻親陳於泰今年高中狀元被禦史、給事中彈劾以權謀私,雖然查無實據,但是此事已經在皇帝心裏有了梗。
周延儒有些後悔了,當下大明內憂外患正是需要強軍之時,為何自己不主動示好給予能打的“紅旗軍”方便?
他一直竭力舉薦孫元化,孫元化隻有舉人功名能夠攀上登萊巡撫這個高位跟周延儒的提攜不無關係。
同是東林黨的孫元化跟周延儒關係密切,這段時間來信提到過多次跟黃漢的交往。周延儒琢磨著要好好利用這層關係,爭取把簡在帝心的“紅旗軍”拉入自己的陣營。
七月底,皇帝的聖旨下達撫寧衛,趕來傳旨的居然是老朋友方正化,護送的人馬是錦衣衛試千戶婁允親自率領的一個總旗校尉,總旗官是剛剛連升兩級成為拭百戶的張超。
傳旨而已,用不著方正化這個級別的大太監,護送的錦衣衛也用不著試千戶這樣的主將,這完全是子相當關心這幾個月“紅旗軍”人馬操練得如何?
因此派遣跟黃漢關係良好的方正化來好好看看,李若璉派遣錦衣衛護送之時,婁允主動要求跑這一趟得到了批準。
黃漢這段時間升官發財娶老婆,日子過得滋潤,再加上“紅旗軍”戰鬥力蒸蒸日上,水營已經初具規模,工兵營的訓練也進行得不錯,他已經不安於現狀,想著拉上東江鎮人馬配合渡海襲擊南四衛。
秦妡怡已經從親自參與修建的馬祥麟口中得知了大淩河城的準確情況,黃漢知道祖大壽、何可綱、張存仁等等非泛泛之輩,他們有堅城可憑有接近半年的糧草,後金軍來奪城談何容易。
估摸著後金軍一出兵就會麵臨兵力不足的困擾,他們包圍大淩河城需要不少人馬,還要時時刻刻防備祖大壽、何可綱發現兵力薄弱處出城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