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徐光啟和鄭國昌去信好寫,無非是彙報工作,給李若璉和方正化去信無非是報平安,給妾楚楚寫信有些難以下筆,因為錦衣衛的職責之一就是偷看文官武將的私信。
雖然婁允和他的麾下未必會監視自己,但是這些人習慣成自然,不偷看自己委托他們帶回的書信才叫奇怪,估摸著寫給楚楚的信會首當其衝。
黃漢靈機一動,隨手寫了一剪梅的歌詞裝入信封。
得了大功勞的錦衣衛一個個生龍活虎,他們帶上斬獲每人懷了踹了二三十兩分潤到手的繳獲銀子雙馬換乘疾馳南歸。
由於黃漢經營的接應點已經接近到了大安口北一百二十裏處,因此婁允這幫錦衣衛在路上有溫暖的蒙古包休息後緊接著換馬疾馳成為了可能。
沒有人喊苦喊累,他們跑出了一接近三百裏的神速,起早帶晚僅僅用了四時間就趕到了京城。
聖子得知婁允一行錦衣衛不僅僅主動出關聯絡到了“紅旗軍”,還親自上陣並且得了五十幾級斬獲回京大喜,當就召見衛指揮使駱養性和李若璉、婁允、張超等等二十幾人。
張超和十幾個錦衣衛都是第一次麵聖一個個激動不已,婁允被皇帝點名講述關外殺敵的過程。
這子平時很能吹,可惜在子麵前腿打晃聲音發顫詞不達意,出了紫禁城後婁允狠狠地抽自己大嘴巴罵自己沒出息。
他哪裏知道皇帝其實聽得津津有味,因為婁允結結巴巴講故事,想到那兒哪兒,根本沒有經過潤色,反而具備了真實性。
皇帝最喜歡了解事情的真相,而往往真相會離皇帝最遙遠。
婁允講敘的戰例完全是他的親身經曆,甚至於在訴麾下的一個校尉被韃子的鐵錘砸到胸膛滿口鮮血狂噴連遺言無法交代弟兄們之時還淚流滿麵。
皇帝聽了也唏噓不已,參戰錦衣衛的傷亡達到一半,由此可見去關外殺韃子談何容易,也不知回師的“紅旗軍”還有多少人馬?
從婁允口中得知“紅旗軍”大獲全勝,聖子龍顏大悅,又得知黃漢為了些許糧草、物資患得患失不迅速撤退,有了恨鐵不成鋼的氣惱。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妾如何不丈夫!哈哈,那黃漢真是個妙人啊!”
一眾錦衣衛退出大殿後,心情舒暢的皇帝樂嗬嗬道。
一直在伺候著的王承恩道:“怪不得徐閣老認為黃遊擊文武全才堅持為他討要功名,他不僅能填詞、譜曲還能作詩呢。”
“是啊!他的詩詞總有佳句,才華不亞於狀元、探花。”
“那黃漢憐愛妾室,陛下又無法給予他的妾賞賜,奴婢和曹公公的身份最合適,想著晚上去怡春院看看迷惑建奴細作有功的楚楚姑娘,給她帶些禮物。”
皇帝點頭道:“如此甚好,挑些什麼東西王伴伴看著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