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還親口告訴她們,瞧上了哪一位戰士隻要兩廂情願就可以讓她們風風光光出嫁。
兩個蘿莉不知該發誓一輩子跟著家主,還是該謝謝家主給她們自由擇婿的機會,糾結啊!
她們準備做好本職工作走一步看一步,在家主身邊伺候日子過得不錯,如果能夠嫁給一個“紅旗軍”官佐貌似以後就是大婦正妻,日子應該更加好。
認為自己前途一片光明的金鳳和玉釵更加體貼入微,她們其實都幻想能夠被黃漢收房,因此在黃漢麵前從來都不避諱什麼……
氣逐漸涼爽,是時候給“紅旗軍”戰士、學兵和勞役定做製服了
在兵額內的戰士都是大明正規軍理所當然配發明軍製服鴛鴦戰襖,少年學兵和勞役就不可以如此著裝。
因為這些人有三四千之多,也一個個穿上鴛鴦戰襖豈不是明目張膽告訴周圍人,“紅旗軍”實際兵力遠超兵額?
黃漢給少年學兵設計了類似於十八世紀時英國紅衫軍的軍服,接近現代的服裝簡潔明了,軍官再配上長筒皮靴很是帥氣。
少年學兵們認為衣褲分離更加方便,人人都喜歡這樣的製服。
時光荏苒,秋收在望,春麥已經黃了,老百姓看到即將到手的糧食心裏更加安定。
徐光啟率先用來育甘薯、馬鈴薯苗的八百畝良田已經開始收獲,拋荒了半年的土地肥力不錯。
又是由於是第一次種植馬鈴薯和甘薯,因此獲得了大豐收,畝產達到了一千餘斤。
這是明朝六百克左右的市斤,意味著就是後世一千二百餘斤。
黃漢吩咐李三娘子跟穀滿倉的娘子帶領幾十個婦女來學習一個謀生的新技術,穀滿倉的妻子姓甄,大家都稱呼她穀甄氏。
這兩個女人具備代表性,有一定的號召力。
李三娘子是因為無依無靠而追隨“紅旗軍”的外來戶,這個團體內的婦女信任她。
穀甄氏是受到黃漢恩惠的本地農民,當地人都喜歡去穀家拉家常,打聽一些消息。
李三娘子被黃漢收留後一直在救護隊做事,這個女子做事認真得到了醫官劉大壽器重,因此成了為數不多的女性隨軍勞役,每個月能夠得到六百文錢和五鬥雜糧。
她就是一個人帶著三歲的兒子生活在軍中,三餐有保障,因此月餉反而能夠積餘下來。
她多次參加戰場救護膽大心細,黃四方被建奴打傷並且丟了右臂之時,跟著劉大壽給黃四方處理斷臂的就是她,後來精心護理黃四方的也是她。
李三娘子知道黃四方乃是殺了十幾個韃子和建奴的好漢,她不僅僅用心照顧黃四方,還用自己積攢的錢財背著兒子跑了多個村莊買來雞蛋、老母雞給黃四方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