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連降三級(2 / 2)

此時梁廷棟有意無意舊事重提,自然把祖大壽推向了朝廷的對立麵。

禮部尚書溫體仁出班奏道:“陛下,普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臣以為祖大壽確實糊塗之至,經過這番教訓想必他應該會清醒一些。

孫督師處理事情老辣。此事不宜深究,陛下可下旨申飭黃守備給予其相應地處罰,但有再犯決不輕饒。”

文淵閣大學士周延儒出班道:“臣附議。友軍在事發突然之時難分敵我亂戰一場的戰例不少見。國家用人之時,孫督師如此處理乃是以國事為重,甚善。至於如何處置黃守備,臣以為降職留用最為妥帖。”

崇禎考慮了片刻道:“黃漢目無尊長罰俸一年、連降三級以儆效尤。此事不再議論。”

諸多大臣都明白了皇帝的態度,雖然隻是處罰了黃漢一人,可是偏袒的意圖昭然若揭,畢竟“紅旗軍”損失有限。

黃漢雖然由正三品變成了從四品,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呢?他依舊是永平守備,一樣是‘紅旗軍’主將。

人家祖大壽死了一個副將堂弟被斬殺百十家丁虧大發了,裏子麵子丟得一幹二淨。

溫體仁和梁廷棟心裏更加清楚皇帝對待遼鎮的態度,明白了以後徐徐削弱祖大壽的實力應該能夠迎合聖意。

朝廷當務之急是收複失地,此時處理軍務效率頗高,第三關於黃漢的處罰就到了,惹了如此大禍隻不過罰俸一年降職而已,由此可見皇帝是多麼偏袒“紅旗軍”。

秦良玉、鄭國昌見到了聖旨都鬆了一口氣,他們實在不願意見到緹騎前來緝捕黃漢,現在塵埃落定,跟遼鎮衝突的大禍事總算翻篇兒了。

鄭國昌已經揣摩出了聖子對待遼鎮的態度,連秦良玉都心裏有數了。

黃漢覺得扣工資、降品級都是表麵文章,“紅旗軍”的既得利益沒有絲毫損害,如此處罰,明聖子還是很看重自己,此時總要拿出表現,搏軍功是不二選擇。

孫督師布置任務之時沒有明確鄭國昌這一路人馬為主攻,畢竟鄭國昌的人馬還不足主力部隊的一半,永平府城乃是大城,城高牆厚,沒有火炮這個攻堅利器好像勉為其難。

孫承宗倒是公事公辦不苛求一舉奪城,隻要求鄭國昌做到主力人馬攻擊灤州之時,必須牽製永平駐守的後金軍不得全力馳援。

五月十日,白杆兵、川軍、“紅旗軍”、原駐防豐潤縣城的五千人馬全部出動,駐地移至沙河驛逼近永平府城,總人數有兩萬。

“紅旗軍”的現有人馬全部前往沙河驛,原留在避難所駐防的四百餘步兵由黃勇帶領進駐開平鎮。

避難所的所有人都下山了,他們大多數都跟隨黃勇來開平定居,一部分人已經冒著風險去伺候自家田地。

收成在土裏刨食的老百姓眼裏有大,他們不僅僅要揮汗如雨勞作,還要時時刻刻防備後金軍散兵遊勇的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