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鄭國昌聽見當場就不樂意了,他也是從二品文官大員,大明朝的文官不是等級森嚴,他們麵對大幾級的直接上司都有可能玩氣節、不妥協。
況且鄭國昌跟孫承宗隻不過是一殿稱臣,根本沒有上下級關係,見孫承宗不問前因後果直接下令捆黃漢,也根本沒有征詢自己這個直接管束黃漢的主官心裏相當不痛快。
鄭國昌麵沉似水口氣生硬道:“督師大人,為何不問緣由就梱人?黃漢將軍乃是老夫節製。應該歸老夫處置才對。況且他沒做錯什麼啊?”
孫承宗乃是東林黨,雖然他還是肯用心做事的,不是那些為了黨爭而黨爭的禍國殃民之徒。
但鄭國昌不是東林黨,跟東林黨相處不是很好,因此跟孫承宗沒有私交,見孫承宗上來就擺明了偏袒關寧軍也就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指明孫承宗越權且處事不公。
多少年沒有人敢當麵忤逆自己的意思,今被鄭國昌出言製止了親兵隊捆人,老孫頭一時間有些反應不過來。
黃漢其實就是想把事情鬧大,想跟孫承宗鬧僵,因為他不願意被孫承宗調用,更加不想跟關寧軍合作。
曆史知識告訴他這兩年不可以去遼東,那裏有大淩河之戰這個巨坑,前前後後去填坑的明軍不下於七八萬。
最後的結果是祖大壽殺了何可綱投降了建奴,然後又欺騙了紅歹是逃回了錦州,把他的萬餘人馬和幾百鐵甲家丁全部丟給了後金,這些大明朝廷花巨資供養的關寧軍隨即成為了建奴的幫凶。
孫承宗由於喪師失地引咎辭職,從今往後退出了大明官場,崇禎十一年,七十六歲高齡的孫承宗老英雄在老家高陽縣城以全家一百餘口皆抗擊建奴慘死的悲劇謝幕人生。
鄭國昌一開口,敏銳的黃漢就知道他跟孫承宗不是一路人,此時不能左右逢源。
這時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可管不得孫承宗乃是忠肝義膽之人。黃漢選擇得罪孫承宗緊緊地抱鄭國昌大腿,反正這老頭沒幾就退休了,還不到五十歲的鄭國昌貌似前程似錦。
連黃漢都無法預知鄭國昌將要做到多大的官,因為曆史上的他死在今年正月初,死於以正三品按察使治兵永平任上。
現在他不僅僅沒死還官升一級,接下來又會得到軍功毋庸置疑,官運亨通那是必然,入閣成為首輔都極有可能。
黃漢大聲道:“朗朗乾坤日月昭昭,關寧軍屠村、搶劫、淩辱婦女可謂十惡不赦,督師大人難推其咎。
末將不僅僅要彈劾關寧軍主將祖大壽縱兵搶掠殺良冒功,還要彈劾孫督師治軍不嚴之過。
卑職逮拿了殺害老百姓的元凶為民作主何罪之有?督師大人請你給一個捆綁末將的理由?你難道是為了偏袒背主逃跑的關寧軍而挾私報複?”
這番言論及其具備煽動性,一眾文官武將紛紛議論開來,畢竟祖大壽的所作所為但有良知的人心裏都有一杆秤。
直腸子的憨子見督師這個態度怒火中燒,在他的眼裏根本沒有什麼朝廷法度,他也不會理會什麼上下尊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