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龍顏大悅(2 / 2)

這一次劉之綸和黃漢都學精了,倆人都不出頭私分繳獲,延綏總兵官做了出頭鳥。

吳自勉知道自己的名聲不好,正一品總兵官已經幹了四五年,其實官位已經到頭了,他沒想過得到什麼太子少保的虛榮,隻想著養好他的延綏軍。

這子在勤王路上就約等於土匪,言官禦史彈劾他縱兵劫掠的奏疏沒有一百也有幾大十,可是然並卵。

吳自勉認為隻要有雄兵在手,誰都會給麵子,他根本不在意言官禦史彈劾,大喇喇地主持了分贓。

按照出兵人數分好處,馬世龍和吳自勉分到手的金銀和布帛等等好東西是主力又是破城功勳部隊“紅旗軍”的雙倍。

這倆人難得不好意思了,主動讓“紅旗軍”優先挑選戰馬,宋鵬飛、張揚等等會相馬的幾人當然不會客氣,一匹挽馬都沒牽,帶回二百六十匹膘肥體壯的戰馬。

其餘營頭的將佐全當做沒看見,再次跟黃漢合作一回,他們更加服氣了,人人都願意跟“紅旗軍”結個善緣。

這段時間黃漢又得了不少好東西,其他物資黃漢還不太重視,他最看中的就是戰馬和鐵甲,上幾次繳獲的鎧甲已經由遵化城裏的鐵匠修理完成。

現在“紅旗軍”騎兵人人能夠保證有鐵甲和棉甲裝備,有二百騎馬步兵也有了棉甲加皮甲的組合,擁有戰馬數量已經達到一千六百餘匹,另外還有挽馬、馱馬八百餘。

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在京師外招募的人馬大部分已經被“紅旗軍”同化,他們愛上了這支夥食好有葷腥、按時發餉且經常能夠搏到軍功賞的隊伍。

他們最感同身受的還不是這支隊伍的待遇和福利,而是其樂融融的官兵關係,由主將黃漢以下所有的軍官都不搞特殊化,跟普通士卒同吃同住親如一家。

這份尊重就足以讓本來就是挑選出來的純樸戰士銘記在心,“紅旗軍”真的做到了戚繼光凱歌所唱:“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衝鬥牛。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紅旗軍”這個集體讓大頭兵們有了歸屬感,凝聚力當然每都在增強,估計用不了多久,所有的袍澤都會跟著黃漢慷慨赴死不皺眉頭。

當夜遵化城裏鬧翻了,諸多得到斬首功的明軍騎兵在炫耀,引得步兵兄弟羨慕嫉妒不已。

不間斷的勝利鼓舞了士氣,“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貌似還做不到,但此時的遵化城有這些不畏敵如虎的明軍堅守應該是固若金湯。

劉之綸親自帶著心腹家丁一一眼看了斬獲後即刻寫了報捷文書,他派遣劉福、劉安著兩個從老家帶來的長隨跟著一百騎兵連夜往京師。

四百五十餘級後金軍的腦袋一個個都在保鮮期,其中有真奴、韃子接近二百,想必這樣的戰果又會讓聖子龍顏大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