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壞壞的(1 / 2)

馬世龍和吳自勉渴望斬首功,帶著人馬來到遵化也想著有所作為,倒不是一味龜縮防守。

在一月底就嚐試集結人馬去占代善正紅旗的便宜,可惜遊擊戰玩得不熟練,偷雞不成蝕把米。

其實他們模仿黃漢的遊擊戰術取得了成功,十幾個建奴哨騎被算計丟了性命,可是明軍見得手了紛紛下馬搶建奴隨身攜帶的錢財引發混亂耽誤了撤退時間。

也就是浪費了不到一刻時間而已,戰場局勢發生了變化,救援的建奴有一個中等牛錄人馬殺到。

馬、吳二人的騎兵雖然有幾百人參加行動,但是他們依舊各懷鬼胎,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思維打仗,不戰敗才叫奇怪。

兩位總兵官麾下的明軍騎兵搶功勞不甘於人後,發現敵襲明哲保身又是得心應手,明明具備兵力優勢,可惜就是沒人願意跟後金軍拚命。

最後的結果是明軍騎兵被後金軍窮追猛趕丟了一百人才倉皇逃回遵化,那些下馬搶斬獲、繳獲的騎兵很不幸大部分都沒有能夠活著回來。

隻有馬世龍的兩個家丁眼疾手快逃出生,還帶回來兩級建奴腦袋。

一戰丟了近一百騎兵,其中家丁戰士超過一半,才得了兩級斬獲,兩個總兵官心疼得直哆嗦。

有了這一次得不償失的遊擊,明軍騎兵沒有了出城搏斬獲的熱情,大家都在龜縮防守。

這種現象在崇禎三年尤為突出,究其原因是因為敢戰的榜樣如趙率教、滿貴、孫祖壽等等都變成了烈士,明軍士氣一落千丈,各路人馬都觀望不前。

瓦克達被明軍偷襲戰死十三個甲兵,還有倆人的腦袋被明軍帶走了當然怒不可遏。

他在這一個月內派遣人馬加強了對遵化的探報,有時候十幾個建奴哨馬居然大模大樣沿著遵化城兜圈子,囂張跋扈得不可一世。

而一朝被蛇咬的馬、吳二人再也不願意嚐試去圍殲那些建奴哨騎,他們擔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實在舍不得再丟象征實力的家丁騎兵。

黃漢即將率領“紅旗軍”以遵化堅城為據點出擊建奴搏斬獲,在場的將佐沒有人表示懷疑。

畢竟人家已經有了十幾次的成功經曆,而且收獲了幾百韃子、建奴以及旗丁的首級。

“紅旗軍”已經屬於斬殺後金軍的專業戶,黃漢高調承諾主動出擊,再次收獲戰功毋庸置疑,劉侍郎得到運籌之功板上釘釘。

可是馬世龍和吳自勉如何自處?他們如果不在遵化駐紮屬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是兩個總兵官在遵化毫無作為,眼睜睜看著一個守備和一個文官建功,這不是赤裸裸打臉嗎?

被逼到牆角了,兩位總兵官不拿出態度恐怕日後要被禦史、給事中參一個畏敵如虎消極怠戰的罪名。

馬、吳兩位總兵官也是精明之人,他們雙雙站起對劉之綸抱拳施禮道:

“劉大人,本官請戰,麾下兒郎們都願死戰報國。請大人點兵派將。”

劉之綸腹誹:這倆老子很明顯是給自己出難題啊!我都不知道“紅旗軍”準備如何出擊,準備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發動多大規模的襲擊,拿什麼給你們點兵派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