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一個從來沒騎過馬的農民訓練成為弓馬嫻熟的騎兵,沒有三五年的刻苦訓練根本做不到。
現在有皇帝的旨意,有子親軍來交涉,黃漢當然要用足了這大好機會,爭取網羅一些武力值高的騎兵納入麾下。
那些吃了敗仗的將領雖然自認為品級高於衛指揮同知,但是人家是屢建功勳的當紅將領,此時最好不要做出什麼不和諧的舉措,一個個捏著鼻子讓“紅旗軍”來營地選人。
還好,“紅旗軍”眼角高,兵痞不要,油滑之人,哪怕他們弓馬嫻熟也不會收留,雖然主動來報名接受挑選的明軍有幾大千,但是最後黃漢隻收下了三百騎兵,七百步兵。
黃漢還是以事實話,用實打實的錢糧來闡明自己對待袍澤的態度,他立刻讓鄭孝文給收下的明軍登記姓名籍貫後發放三個月足餉。
戶部確實按照一千三百六十人的兵額給糧餉了,而且是按照騎兵三步兵七核發,但是黃漢懂大明官場的規矩,沒敢拿足額,隻敢拿了七成。
黃漢拿到戶部的錢糧這手進那手出還不夠,隻得拿出一些繳獲銀子給鄭孝文補上按實發放一千新加入的明軍糧餉拉下的虧空。
這一千人馬都是明軍老兵,這時卻是“紅旗軍”新兵,他們暫時得不到家丁待遇,跟關內營兵待遇相同,為了給予他們方便,鄭孝文答應所有的明軍可以自由選擇拿本色和折色。
九成明軍的家都不在附近,他們選擇了拿折色,當白花花的三五兩銀子到手之時,所有人的精神都為之一振。
這些人本來就是三四百“紅旗軍”家丁戰士從幾大千有過實戰經曆的明軍中精挑細選的兵丁,連步兵都會騎馬而且身強體壯。
但是他們大多數人當兵幾年從來不知道自己的月餉會有如此之多。
因為他們不是主將的家丁,得到的軍餉被層層盤剝後到手足額的一半就已經謝謝地。
黃漢親自帶領家丁們進行宣傳,大講“紅旗軍”的權利和義務,特別強調“紅旗軍”的軍紀,讓每個大頭兵都知道了“紅旗軍”最重要的一條軍紀就是“餓死也不搶掠老百姓”。
苦哈哈的普通兵丁來自老百姓,主將要求大家愛護老百姓當然會得到認同,況且主將還莊嚴承諾以後“紅旗軍”營兵都是拿足餉,這就意味著每一次發餉兵丁們都能夠得到能夠養家糊口的賣命銀子。
“紅旗軍”大營一片歡聲笑語,吃飽喝足的營兵們三五一群圍著家丁戰士聽他們講奇襲遵化的故事,得知參與襲擊遵化的戰士們每人都至少拿了四十兩雪花銀塞入腰包,一個個眼睛都紅了。
娘的,原來把命賣給黃守備是如此值錢啊!看來跟著這位驍勇善戰的大人真的有可能升官發財改換門庭呢!
————
書友們千萬別忘了投推薦票,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