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這闕清平樂·紅旗就成為了京城臭大街的流行曲目,青樓、妓館裏的姐兒如果不會來上一曲,恐怕會被認為跟不上潮流。
鄭國昌得知消息趕去兵部見到了梁廷棟,看到了如假包換的斬獲,得知黃漢果然不負眾望,在永平府幹得風生水起,還打出了名頭。
他認為“紅旗軍”這個名號很不錯,喜慶、正能量,能夠媲美太祖的“紅巾軍”,他跟梁廷棟一合計,覺得讓宦官和錦衣衛搶了風頭很不合時宜。
啟年的舊事還曆曆在目,不能讓東廠、錦衣衛卷土重來,很快就有兵部衙門的官吏大談“紅旗軍”,他們指名道姓告訴京師軍民,“紅旗軍”的主將黃漢就是前一陣子那段佳話的主角、遵化大捷的首功之將。
漸漸的本來隻留給京師軍民迷糊印象的黃漢形象逐漸清晰起來,連樓堂館所裏的紅官人都在打聽黃漢是個什麼樣的漢子,會不會如同常山趙子龍那樣文武雙全且英俊瀟灑。
曹化淳得知這個消息第一時間跟王承恩親自驗看了錦衣衛帶回的斬獲,全部是青壯年男子,其中有三十級真奴、三十級控線韃子還有旗丁五十。
得到如此多的後金軍首級已經是僅次於遵化大捷的斬獲,曹、王二人樂不可支,回來的宦官還信誓旦旦告訴曹老公、王公公,方公公回來之時應該還能夠得到更多的斬獲。
宦官不傻,他們人人親眼瞧見了“紅旗軍”展示的後金軍首級有二三百之多,他們應該僅僅帶回來一半而已,想必那些剩下的首級是準備留著給方以化、李若璉帶回京師。
成竹在胸,這些沒卵子的貨當然敢賭咒發誓,方、李二人一定再次衝殺韃子和建奴,得到不會少於他們帶回來的斬獲。
曹化淳和王承恩核實情況後大喜,兩人結伴去向子邀功,當然把方正化這個太監不懼生死,親自披堅執銳留在永平府跟隨黃漢的部隊爭取再建功勳的故事講得花亂墜。
崇禎皇帝果然龍顏大悅,他記住了忠肝義膽的方正化,也對李若璉有了好印象。
黃漢這個名字再次聽入耳中,皇帝忍不住好奇,細細追問了細節,終於確認此黃漢就是那段佳話的主角也是遵化大捷的首功之人。
由此可見實力足以壓倒一切,黃漢有吸引眼球的斬獲有無與倫比的戰功,刻意打壓是壓不住的,皇帝還是再次記住了他。
沈良佐乃是位高權重的司禮監秉筆,如今還是九門提督,他當然跟皇帝是一條心,其實明末的大太監論對朱明皇朝的忠誠度要比讀聖賢書的士大夫最少高出幾倍。
崇禎十七年的京師保衛戰,陣亡比例反而是以太監為主體編練的內軍最高,眾正盈朝還不如沒卵蛋的閹人有骨氣真是漢文明的不幸。
看清楚了是方正化幾個在叫門,沈良佐大喜過望,連忙大開城門讓六人進了廣渠門,幾人來到翁城,沈良佐就迫不及待詢問方以化有沒有再次得到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