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紮營的劉之綸部已經止住了混亂。
這個時代管軍仁慈不得,幾個軍官帶著家丁砍了幾個妄圖製造混亂逃跑的爛仔,在血淋淋的彈壓下,在武將帶著家丁騎馬巡視之下,所有的明軍都老實了。
劉之綸接到敵襲的預警在第一時間趕來到營門口察看,他親眼看見了一彪人馬把兩個建奴追得上入地。
發現在些明軍一個個裝備精良彪悍異常,他又動了忽悠這些人加入隊伍的心思。
劉之綸部的人馬都是他自己招募,由此可見這個人其實相當有鼓動力。
一個文官雖然有朝廷大義支持,短時間能夠拚湊出兩萬餘人馬帶出京城二十幾還沒有潰散殆盡足以明劉之綸是有兩下子的。
進士出身的劉侍郎確實有忽悠的本領,他的人馬組成部分就是流民、乞丐和被打得失去編製的明軍,他用兵乃是多多益善,基本上是見人就收。
往往一個被打散的百總或者是主將被打死後死裏逃生的軍官被劉之綸獲知,隻要他們手上有幾個或者幾十個兵丁,劉之綸就忽悠他們跟著自己幹,然後就是一紙空文給這些武官提上兩級。
這些正愁沒地方可去的武官在升官的誘惑下就上了劉之綸的賊船,有了這些武官和兵丁鎮場子,劉之綸還真的勉強控製住了這支七拚八湊大軍。
他發現了黃漢一夥人當場就流口水了,這子禮賢下士做得無可挑剔,立刻帶上幾個家丁親自騎馬出營試圖聯絡。
正在收集繳獲的黃漢發現衝來了一隊明軍馬上擺出迎戰架勢,己方人數處於劣勢,誰也不能肯定前方正在紮營的明軍會不會依仗優勢兵力逼迫自己讓出斬獲。
黃漢認為有可能惹麻煩了,已經在考慮帶著人馬疾馳而去。
劉之綸確實屬於民族英雄範疇,他麵不改色迎著弓上弦、刀出鞘的這彪人馬而去。
他高聲道:“本官乃是兵部右侍郎劉之綸,讓你們的主將答話。”
劉之綸這個人熟讀明末曆史的人都知道,曆史評價此人空有熱血好心辦壞事,於國於民有害無益。
黃漢認為那是站著話不腰疼,怎麼能夠以成敗論英雄,如此言論豈不是斷言文祥、陸秀夫、閻應元等等這些民族英雄都是不識時務之輩?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道出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決絕,四大古文明唯有漢文明延續至今恐怕跟漢民族的“氣節”不無關係。
統兵的文官老爺要求搭話,黃漢當然不能撥馬就走,他策馬上前抱拳道:“卑職東勝左衛拭千戶黃漢見過大人。”
這時在落在後麵的憨子一行都趕來了,劉之綸看得眼睛發亮,這些很明顯應該是哪一位將軍的家丁啊!
他問道:“不知爾等是哪一位將軍的親軍?”
黃漢如實答道:“卑職不是哪位將軍的家丁,這些兄弟們都是卑職麾下。”
不可思議,試千戶,實授至多百總,他居然大言不慚擁有鐵甲家丁幾十。
劉之綸更加好奇了,更想留下這些強軍,他誘惑道:“本官見汝英勇,想以實授千總的職務留汝來本官營中效力,不知汝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