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午永平府就在流傳一段佳話,有一位弓馬嫻熟的總旗官揚言,隻要按察使鄭大人能夠去他家裏和他的家人一起過年。
他就會為了這份榮譽、這份厚愛主動去襲擊後金軍最少斬殺二十級真奴。
謠言不可信,許多人都一笑置之,後來有好事者找到跟著鄭國昌出門剛回來的家丁打聽得到了官方證實,一石激起千層浪,永平府街談巷議都是這個話題。
怎麼會有如此多的人談論此事?這不奇怪,黃漢派了足四十人來永平府城采購物資,並且讓他們見到人就鄭國昌大人要去九裏台村過年的事情。
黃漢知道兵荒馬亂之時最重要的是溫飽,他拿出銀子派人來永平府大量采購,禽蛋、醃肉、布匹、棉花、鹽、糖等等能夠買到盡量多買。
來采購的四十人都是九裏台的鄉親們,鄭國昌那麼大的官能夠到九裏台村過年,他們都感到與有榮焉,在掏銀子買東西時紛紛開始吹噓,告訴店家和周圍群眾,九裏台村購買這些東西就是為了接待鄭按察而提前準備。
流言蜚語無論在什麼時代的傳播速度都是無與倫比,很快知府張鳳奇、推官盧成功就知道了,他們不得不晚上登門拜訪鄭國昌一探究竟。
第一次喝高度酒,縱然鄭國昌久經考驗也很不適應,下午回到家就睡了,此時剛剛起床不久,張府台、盧推官結伴登門他當然要接待,三人喝茶聊很快就聊到了黃漢。
張鳳奇不失時機詢問鄭國昌是否真的答應親自帶著一家子去那荒僻山村過年之事。
張鳳奇這一提起,鄭國昌想起了今中午痛痛快快答應黃漢的事情,笑著承認了,他還表示年關在即,後一大早就去九裏台村,暫定正月初二回城。
九裏台村離府城隻不過十幾裏路,雖然有幾裏山路不太好走,但是騎馬來回也用不了兩個時辰。
鄭國昌既然已經答應了黃漢,張知府也沒什麼,表態萬一有緊急情況會派遣家丁去九裏台村送信。
鄭國昌不是大貪官,沒有多大排場,在永平府官邸的人口也不是很多,他講信用帶上老妻和在身邊的一對兒女,還有五個丫鬟、兩個婆子、一個妾、六個家丁分乘三輛馬車出發了。
雖然連馬車夫在內有十八人,但是在這個時代以鄭國昌的身份絕對是輕車簡從。
鄭國昌知道黃家家境一般,不想太過叨擾,準備了許多吃食,還帶了一口殺好的整豬和四隻羊。
這一次屬於私人出行,鄭國昌沒有帶儀仗。六個家丁當然都騎馬,其中有四人頂盔摜甲帶著刀、背著箭有武力值,相當於保鏢,還有兩個家丁沒有穿戴盔甲應該是兩個跑腿的廝書童之流。
為了以防不測,九裏台的所有鄉親們都必須上山過年,連所有的牲口都要帶走。
黃漢根本沒打算在九裏台村接待鄭國昌,吩咐黃勇在避難所準備幾個相對寬敞幹淨的地方搞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