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鳥銃(2 / 2)

現在隻能先搞幾支質量過硬的鳥銃也就是火繩槍,把火器家丁的骨架搭建起來,讓他們先熟悉火器特性,苦練裝填和打放,到了可以把鳥銃升級為自生銃之時,鳥銃手根本用不著從頭開始,直接就可以上陣殺敵。

因為技術革新就是簡化操作提高效率,能夠把鳥銃玩轉的戰士使用燧發槍會覺得輕鬆愉快。

臘月二十五,黃沂州下發了軍功賞,參加行動的所有人都有白銀三兩和麥子一石,有斬首功的家丁,一級先給銀五兩,等朝廷斬首銀到手再做分配。

家丁們才跟了黃家不到兩個月,每人最少有六兩銀子兩石五鬥糧食拿回家,家裏的生活條件立刻改善不少,導致更多後生要來黃家做家丁,最後居然有人托人情找黃張氏。

沒轍,黃漢半推半就又挑選了能夠騎馬的八人,現在除了楊大年養傷缺席,這個隊伍已經有了三十一人、四十四匹戰馬三匹挽馬。

隊伍人數翻了倍其他東西都有保障,隻是鐵甲不夠了,現在有八人沒有鐵甲,他們隻有皮甲或者棉甲裝備。

即便如此,黃沂州這個總旗的質量已經不弱與大明邊軍的總旗,當然,黃沂州從來沒有承認這些人馬是朝廷的兵,他們都是以家丁的名義存在,都屬於私兵。

黃漢和黃沂州不搞特權,每跟家丁們一起揮汗如雨,黃沂州因為腿上有舊傷走路有些跛無法參加越野拉練,他著重訓練家丁們騎射。

本來就有威望的黃沂州現在更加是九裏台村泰鬥般的存在,村裏人已經改口稱呼黃沂州為黃大人,後來發現黃家長子也是號令發布者,他們為了表達尊重不能直呼其名,叫黃漢少將軍。

在大明,從三品以上的軍官才算得上是將軍,從六品到正四品之間的隻能算作中低級武官,黃漢隻不過是個旗,大頭兵一個,見鄉親們稱呼他將軍有些哭笑不得。

其實正七品總旗也是算兵額的存在,明朝軍隊基本上是一個旗十人,一個總旗有五個旗,連五個旗官一個總旗官共計五十六人的兵額。

一個百戶有兩個總旗,兵額為一百一十二人,由此可見成為百總或者試百戶、鎮撫官就不是大頭兵,沒有被算在兵額之內。

眼看著就要過年,在臘月二十七的晌午居然有朝廷大員從永平府趕來九裏台村。

來人是正三品文官大老爺鄭國昌,由已經實授守備將軍的韓誌寬陪同。

鄭國昌是萬曆三十五年進士,當過幾年山西參政,崇禎元年以按察使治兵永平府,乃是官衙在永平府內品級最高的一方大員。

急需用人之時,朝廷兵部的辦事效率極高,在用不著實打實拿出錢糧、兵馬的情況下給予虛職人人都是高手,往往擅長玩人的文官大老爺都會畫餅充饑玩死赳赳武夫。

朝廷特事特辦,封賞三內就有了章程,永平府許多文武得以官升一級與黃漢無關,他隻關心這一次自己能夠撈到什麼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