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沒有如同私塾先生那樣從三字經開始啟蒙,他是個實用主義者,第一堂課就摘選了神童詩裏的一句“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開篇。
接下來就是進行民族主義教育,講嶽武穆打女真人的故事,識字課就趁熱打鐵從嶽飛的詩詞“滿江紅,怒發衝冠”開始。
黃漢的課堂從剛開始時不到二十人,發展到了近百人,九裏台的年輕人都已經期盼每晚上這寶貴的學習時間。
漸漸的被啟蒙的年輕人眼神不再空洞,他們知道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國,知道了漢民族的先賢和民族英雄。
當然還有一種潛移默化也悄悄的注入這些青少年的心底,那就是對黃漢的認可,隨著時光流逝,這種思維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就會對黃漢有了依賴多了盲從。
從骨子裏流露出的信任是一種偉大的力量,黃漢不會辜負這些鄉親們,“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這些起家人馬隻要能夠活下來,成為將軍的可能性十有八九,最後封公封侯也未可知。
黃沂州實在想不到三四年沒有見麵的兒子居然博學如斯,連他也喜歡來課堂聽兒子講故事典故。
他多次詢問兒子又在軍中跟了哪一位博學鴻儒學文,是不是兩榜進士出身的文官大老爺?
沒轍,黃漢隻能編故事,他告訴父親,自己經常跟著幾個在總兵府做幕僚的秀才相公讀史書,因此有了點一知半解的文化。
能夠得中生員的當然是讀書人,在四鄉八壤也是受人尊敬的存在,這樣的人可不是很多,最起碼九裏台村一百年裏都沒有出一個。
自己的兒子能夠得到幾個秀才公的指點,黃沂州頓時覺得與有榮焉。
他再也不懷疑兒子學問的長進,畢竟書中自有顏如玉,秀才不出門能知下事等等神話讀書人的言語已經深入人心。
這個時候不確定性太多,黃漢心裏縱然記得許多東西的製造方式也不敢開金手指做從來,萬一這些新技術、新產品被後金軍繳獲豈不是有可能給敵人攀了科技樹?
黃漢隻不過買來一些烈酒通過土辦法來蒸餾,反複幾次後,雖然得到的酒精不如後世酒精純度高,但是用來洗傷口的消毒效果一定是這個時代的飛躍。
蒸餾酒在明朝叫做燒酒,元末明初就廣泛在民間出現,隻不過酒精度不是很高,有可能是蒸餾的次數不多。、
黃漢知道酒精在常溫下也會揮發,沸點溫度不到八十度,蒸餾買來的燒酒之時掌握好火候,隻要做到低於一百度,避免水沸騰大量產生水蒸氣,得到酒精度大於八十的土酒精不是很難。
以人為本,每一位家丁都是將軍的種子,一定要愛護他們盡可能避免戰損,戰場救治是否及時有效,是否能把麵臨死亡的袍澤從閻王爺那裏搶回來很重要。
這個時代的傷員死亡率極高,最大的威脅就是死於細菌感染。
在沒有青黴素的時代,傷口消毒是控製感染的唯一辦法。後期科學管理傷病員,減少二次感染源,以這個時代人的耐受性,活命的可能性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