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離永平府近了,路上不時出現拖家帶口逃亡的大明老百姓。
他們都如同驚弓之鳥,聽見馬蹄聲立刻急急忙忙逃離大路,上山崗入密林或者躲在溝渠之中。
歸心似箭的黃漢此時可管不得是不是擾民,依舊馬不停蹄。
有幾次遇到幾騎明軍還以為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卻發現這些被打散的明軍鬥誌全無,見到不是穿著明軍號衣的騎士立刻打馬逃竄。
三屯營是明朝九邊重鎮之一薊州鎮所在地,城高三丈,周長七裏,城上建有五座角樓和九座敵樓,可是如此堅城沒有精兵強將駐守也是枉然。
崇禎二年十一月六日下午,後金軍兵臨城下,為了避免明軍據城死守,為了減少八旗子弟的傷亡,紅歹是下達命令,隻選擇一個方向攻打。
副將朱來同、千總白養升等等軟骨頭將領見後金軍沒有包圍三屯營,果然鬥誌全無,他們連夜攜帶財物逃跑了。
不肯放趙率教進入三屯營的總兵官朱國彥其實相當於害死了趙率教以下四千餘敢戰勇士,但此人不是軟骨頭,他見大部分麾下都逃了知道大勢已去。
無可奈何的朱總兵拿出所有的積蓄和細軟分發給還在守城的部卒,讓人把棄城逃跑的將領名字寫在醒目的牆上,自己和妻子在城破之時自殺而死。
逃跑的三屯營千總白養升帶著十幾個家丁趕著三輛馬車一路往東,這子跟副將朱來同不好比,舍不下些許浮財和自己的愛妾。
朱副將決定逃跑做得相當幹脆,扔掉了所有家當,隻攜帶幹糧和金銀細軟,帶著四十幾個家丁拉了近一百匹戰馬,人人都是雙馬騎乘,沒有攜帶一輛馬車,一出三屯營就跑贏了同伴。
白養升由於攜帶了馬車影響了逃跑效率,在第三被一隊建奴哨探發現,隻有五人的後金軍見到了接近二十明軍騎兵的隊伍也敢發動攻擊。
白千總發現敵襲為了保衛自己的家當和愛妾隻能硬著頭皮迎戰,十幾個家丁見來敵不多也紛紛衝上前準備群毆,雙方接近到一箭之地遠程攻擊開始。
“嗖、嗖、嗖……”羽箭破空,建奴目標明確,一身山文甲的白養升特別醒目自然被特意關照,白養生自恃身穿堅甲以為有一戰之力,誰知建奴箭法刁鑽,五人都是瞄準他的眼睛。
第一輪箭矢射出,白養生麵門中了三支羽箭轟然落馬,五個建奴也被家丁們射中三人,可是這些野蠻人依舊控馬如飛開弓放箭又準又狠。
第二輪箭矢對攻又來了,家丁隊有兩人中箭落馬,由於雙方近在咫尺,箭矢的威力大增,建奴也有一人被射中要害墜落馬下。
這個時候明軍其實具備優勢,隻要繼續這樣以命搏命,在以多打少的情況下,十幾個家丁如果齊心協力幹掉四個其中已經有三人負傷的建奴應該不成問題。
問題的關鍵就是漢人腦子太好使,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思維根深蒂固。
第一回合的對射,主將就栽倒馬下凶多吉少,家丁們已經開始心裏打鼓,接下來又有兩個袍澤被建奴射倒,十幾個家丁的心就散了。
不是明軍家丁的武藝不堪一戰,也不是他們的裝備不如人,原因是他們都為了吃糧拿餉銀而當兵,腦子裏根本沒有保家衛國的思想境界,更加沒有舍命相搏的決絕。
明明雙方已經快撞上了,此時射箭力大勢沉穿透力最佳,十幾人齊心協力射出羽箭再揮舞兵器招呼,四個建奴被幹死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