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子拿到了換裝下來的一百支鳥銃讓騎兵火槍手練習端槍、瞄準、裝填,有三百支新鳥銃和換裝的二百支全部裝備了轉正成為正兵的衛所軍積極分子。
他們本來就有不少人會打放鳥銃、抬槍,成為“紅旗軍”預備役後都接受操作火器的訓練,現在有了鳥銃在手完全夠格成為列陣齊射的火槍手。
槍少兵丁多隻不過是暫時現象,兵工廠的產量每個月都會大量增加,這一次解救的漢民中又有幾大百有經驗的鐵匠會經過簡單培訓後進入兵工廠上流水線專業打製某個燧發槍零部件。
估摸著這個月自生銃和米尼槍的產量就會倍增,鳥銃的產量也不應該少於上個月。
在年底前保證正兵全部裝備自生銃和米尼槍完全沒問題,衛所軍一部分裝備正兵換裝下來的鳥銃、一部分裝備新鳥銃也應該能夠做到人手一支。
“紅旗軍”發展到現階段,黃漢心裏有底了,隻要擁有了超過一萬人馬的火器部隊,縱然不能橫掃遼東,自保到手的地盤已經足夠。
拿下金州經營遼東半島南端這接近兩千平方公裏的地盤刻不容緩,此地處於遼東前線,天高皇帝遠,隻要手上兵強馬壯,朝廷就會委曲求全。
曆史上的祖大壽帶領關寧軍在皇帝最需要人馬保衛京師之時逃跑、殺何可綱獻大淩河城投降建奴,哪一項罪名不足以抄家滅族?
其他的罪行如克扣軍餉、豢養私兵、虛報吃空額、走私倒賣軍糧、驕奢淫逸等等就小巫見大巫了。
但是祖大壽掌握一個原則,永遠不入關見皇帝,崇禎三番五次下詔要求祖大壽覲見,都被他以各種理由搪塞過去了,最後祖大壽比崇禎活得長、活得快活。
知道崇禎有欺軟怕硬的性格缺陷,黃漢當然要好好利用,“紅旗軍”也在遼南部署重兵,朝廷就不得不給予大量遼餉,就隻能采取協商的辦法調動這支軍隊參與平叛。
如果沒有直接麵對建奴的地盤,“紅旗軍”依舊駐紮在關內,隨隨便便跳出來一個文官都有可能頤指氣使地調動“紅旗軍”去打仗。
因此奪下金州衛且堅守住對於“紅旗軍”的發展很重要,不僅僅因為始終麵對強敵每天都不能懈怠,會強大所有軍人的內心,還多多少少起到擁兵自重的效果,避免兔死狗烹的命運。
崇禎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張春放棄了率領五萬餘明軍走官道救援大淩河城,他改為取道東南向繞過長山,準備從大淩河南門解圍。
因為後金兵在東北方向錦州至大淩河城的官道列營十二座,營盤外設置壕溝土壘,堅固異常。
繞過長山之後建奴騎兵漫山遍野而來,明軍的斥候很快就湮滅在建奴鐵流中,張春從來沒有指望靠騎兵取得戰果,他從容命令車營迅速結陣防禦,四麵擺列槍炮嚴陣以待。
後金兵精銳盡出,此地離大淩河城已經不足十五裏,再往前就是後金軍的營地,兩軍開打已經進入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