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不是什麼光彩之事,都諱莫如深。
剛剛崛起的英格蘭勢頭很猛,當然是傳統海上強國西班牙、葡萄牙的敵人,後起之秀荷蘭人也把他們看做假想敵。
他們肯定不會告訴英格蘭人來東方要心,那裏有一支深不可測的艦隊。
西班牙、荷蘭、葡萄牙總是能夠從遙遠的東方搞到歐洲人喜愛的瓷器、絲綢、布匹、茶葉等等好東西,據轉手的利潤可達十倍甚至於百倍。
愛好掠奪的英格蘭人早就眼饞東方貿易的巨大利潤,然而前幾年總是在打仗無暇他顧。
現在終於在強敵環視中崛起能夠騰出手開發新的殖民地增加財源,於是乎,一支艦隊出發,他們的目的是為了開拓遠東市場。
計劃是在遠東那個盛產精美絲綢的國度拿下一個島嶼或者圈下一塊擁有然深水港的地盤建立殖民地。
提起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所有的中國人就會聯想到英國。
其實在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先後有葡萄牙、英格蘭、荷蘭、丹麥、法蘭西等國在東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亞等地成立過東印度公司。
那是因為哥倫布錯把美洲當作印度並以訛傳訛有關,後來發現了真正的印度卻叫做“東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島嶼叫做“西印度”。
英國東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總督達成協議,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門從事貿易。
英王查理一世頒布訓令,任命威德爾上尉為指揮官,率領六艘一級戰艦前來東方開拓市場建立殖民地。
大英帝國皇家海軍上尉威德爾帶隊,六艘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一級戰艦不遠萬裏而來,平均一艘戰船的乘員達到三百餘,總人數兩千人左右。
乘員不全部是水手、炮手,有一半是火槍手,還有不少是工匠。
英格蘭人率先領悟了海戰的真諦,已經開始著重依靠炮火打擊敵船,西班牙人打海戰總是攜帶大量步兵進行跳幫接舷戰的模式落伍了。
幾次跟英格蘭人較量都吃了大虧,因為英格蘭人不肯接舷戰,直接導致西班牙船上的陸軍不但成為了擺設,還成為了負重,麵臨強大的炮火攻擊之時傷亡慘重。
每一次吃了敗仗西班牙人都會有大量傷亡,漸漸的就在跟英格蘭人的較量中落了下風。
如果不出意外,英國將要戰敗西班牙、荷蘭等等海上強國成為一個新的海上霸主,日後的日不落帝國。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戰船炮火猛、戰術先進,也是因為英格蘭人具備開拓精神,簡直是無孔不入,剛剛在歐洲取得戰略優勢,就忙不迭派遣艦隊遠航東方。
威德爾的艦隊一直都很順利,沿途在伯特卡爾、柯欽和亞齊建立殖民地,計劃執行得很好。
一路上打劫別國商船的老本行也搞得風生水起,進入南海之時船隊擁有的船舶數量已經翻了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