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蜂蠟的原料與加工特性(2 / 3)

(2)國外醫學專家用下列配方治療皮膚皺紋:取30g蜂蠟、30g蜂蜜、30g洋蔥汁和30g百合汁,放入陶瓷罐裏,用文火加熱到蜂蠟熔化,再用木棍攪拌、冷卻、做成軟膏,每日早晚塗臉,長期使用可達到美容目的。

(3)蜂蠟為常用中藥材:《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言其“味甘,微溫,主下痢濃血,補中,續絕傷金瘡、益氣”。《本草通玄》稱蜂蠟“貼瘡生肌止痛”。曆代醫籍方書中有用蜂蠟治病的配方,有15種入選《中藥大辭典》。如姚僧垣(499—583年)傳方用蜂蠟、蛤粉與豬肝煎服,治夜盲症有效。該症係機體缺乏維生素A所致,而豬肝和蜂蠟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每100g蜂蠟中含維生素A 4096IU)。《醫學集成》記載“蠟礬丸”可治諸般瘡毒,初起即消,已成即潰,方法是用黃蠟(蜂蠟)30g,熬化稍冷,加入白礬18g,為豌豆大,服20~30g,小兒減半,用酒或溫開水送下。《醫林集要》記載“治燙火傷瘡、掀赤疼痛、毒腐成膿,可用麻油四兩、當歸一兩,煎熬去渣,入黃蠟一兩,攪化放冷,攤帛貼之。”可以拔熱毒、止疼痛、斂傷口。將碳酸鈣100份、精濾蜂蠟160份、礦物油600份、純鬆脂180份混合攪拌均勻、冷卻,用它可直接治療慢性乳腺炎、濕疹、燒傷、創傷、癬、皮炎、精囊炎、乳頭狀瘤和膿腫,用藥後10h,症狀明顯改善。

(二)蜂蠟的臨床應用——蠟療

蠟療是將蜂蠟加熱熔解,作為溫熱的介體,塗布或熱敷於局部,讓熱功當量能傳入機體,並通過潤澤和機械壓迫,將有效成分導入機體內,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蠟療是我國傳統醫學臨床應用方法之一,已有豐富的資料記載。蠟療具有方法簡單、操作方便、適應性廣、療效良好、安全經濟等特點。

1.蠟療的原理與作用

(1)蠟療原理:蜂蠟熱容量大,熱導率低,能阻止熱的傳導;散熱慢,氣體和水分不易消失。用蜂蠟進行蠟療時,其保溫時間長達1h以上。蜂蠟具有可塑性,用於蠟療時,能緊密貼於體表,還可加入一些其他藥物,協同進行治療。此外,利用蜂蠟進行蠟療時,蜂蠟中的有效成分還有促進創麵的上皮再生的作用。

(2)蠟療作用:蠟療對機體有三方麵的作用。

① 改善微循環的作用:蜂蠟在機體局部皮膚進行熱敷時,其溫熱可保持1h以上,蜂蠟的溫熱可使熱敷部位溫度升高,使毛細血管擴張,加速血液流通,毛孔開放,結締組織代謝活躍,使局部腫脹消失。此外,能緩解痙攣,有止痛的作用。

② 局部機械作用:在蠟療的過程中,由於液體蜂蠟在冷卻時體積逐漸縮小,因此,對局部有機械壓迫作用,可促進代謝,還可以保護創麵,促進上皮的再生。

③ 導入的作用:蠟療時,蜂蠟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和加入的藥物,可透過皮膚進入機體,從而起到治療的作用。

2.蠟療的適應症

蠟療的適應症很廣,如骨傷科的軟組織挫傷、扭傷和骨折等;外傷造成的組織黏連、瘢痕疙瘩及關節攣縮強直;各種關節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以及腱鞘炎、滑膜炎等疾患;肌炎、肌萎縮、皮膚肌肉硬化症;神經炎、神經痛、神經外傷及後遺症;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腸炎、胃功能紊亂和膽囊炎等消化係統疾病;月經失調、痛經、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及宮頸糜爛等婦科疾病;眼科的外傷性虹膜炎、虹膜睫狀體炎等,對很多慢性炎症都有不同程度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