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蜂王漿的原料與加工特性(2 / 3)

2.蜂王漿對組織再生機能和生長發育的影響

動物實驗表明,蜂王漿可促進大鼠腎組織再生,部分腎被切除的大鼠在服用蜂王漿後很快出現腎組織再生現象,損傷部位細胞密集,出現腎小管。肝髒被部分切除的大鼠在服用蜂王漿後肝組織出現再生現象;同時,蜂王漿還可保護大鼠肝髒免受化學藥物四氯化碳引起的肝中毒。蜂王漿對受損的神經有修複作用,用血管鉗夾傷大鼠坐骨神經,使其後肢暫時失去屈伸反射功能,對電和機械刺激均失去反應,之後每日飼以蜂王漿,結果表明,實驗組坐骨神經功能恢複明顯比對照組快。

羅馬尼亞學者報道,給30d齡的小牛每日喂0.2g蜂王漿,7d後紅細胞數量及紅細胞與全血容積的比例明顯高於對照組,36d後恢複正常。7日齡的小牛每日喂0.02g蜂王漿,6個月後,體重高於對照組11%~13%;每日飼喂0.01g蜂王漿,3個月後增重高於對照組11%,且實驗組對傳染病有較強抵抗力,死亡率低。給豚鼠皮下注射蜂王漿100mg,5周後體重比對照組明顯增加。此外,在禽畜飼養中添加蜂王漿可提高雞產蛋量,動物皮毛濃密光亮,體重增加迅速。

3.蜂王漿對內分泌係統的影響

蜂王漿有促性腺激素樣作用。動物實驗表明,王漿能使幼年大鼠提早性成熟,使睾丸和卵巢重量明顯增加,引起未成年大鼠睾丸內精子形成,子宮和卵巢肥大成熟。以鵪鶉為對象的實驗得到類似結果,飼喂蜂王漿的雄性鵪鶉提早性成熟,雌性鵪鶉提早產卵。

王漿具有興奮腎上腺皮質的作用,促進腎上腺分泌固醇類激素。王漿還使幼年大鼠甲狀腺重量增加,血漿及甲狀腺中蛋白結合碘顯著增加,加強了被甲基硫氧嘧啶抑製的甲狀腺吸收碘的能力。

蜂王漿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豚鼠皮下注射蜂王漿,其腎上腺內抗壞血酸含量下降,表明蜂王漿可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固醇類激素。給予蜂王漿提取物的小鼠和大鼠腎上腺重量均增大,而胸腺重量減輕。小鼠或大鼠皮下注射蜂王漿6~48mg,6h後腎上腺內磷酸酶活力消失,肝糖原含量下降,表明蜂王漿能興奮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釋放入血。口服蜂王漿可使腎上腺皮質堿性磷酸酶活性增強,注射蜂王漿卻使其活性減弱,亦有報道否認蜂王漿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小鼠一次腹腔注射蜂王漿20mg,可使甲狀腺攝取能力較對照組提高99.5%,在寒冷環境中攝碘率仍可提高88.7%;對甲基硫氧嘧啶所致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小鼠,蜂王漿仍有顯著作用。蜂王漿可使幼年大鼠甲狀腺重量增加,血漿及甲狀腺中蛋白結合碘也有顯著提高。

4.蜂王漿對物質代謝的影響

蜂王漿能促進糖代謝;蜂王漿能降低正常動物的血糖,也能暫時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的高血糖。這一現象可能與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所發現王漿中的類胰島素的活性多肽有關,不過有日本學者在近期的實驗中未能證實所謂的類胰島素物質的存在。

蜂王漿可降低血膽固醇。以高膽固醇飼料喂大鼠,大鼠紅細胞膜的微黏度升高,紅細胞膜流動性降低,出現高膽固醇血症。用蜂王漿治療後,血漿甘油三脂、總膽固醇水平明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總膽固醇之比升高,顯微鏡下觀察,正常紅細胞表麵光滑。高血脂紅細胞表麵不規則、細胞膜增厚,用王漿治療後可減輕上述症狀,使紅細胞表麵趨於正常。

動物實驗顯示,蜂王漿可使豚鼠肝髒和心髒ATP酶活性降低,減少能量物質ATP的分解,表明蜂王漿能節省兩器官組織中的能量,保持能量貯存以備應急之用。

5.蜂王漿對心血管係統的影響

據日本學者研究,王漿中的乙酰膽堿有使動脈血管舒張的作用,能使犬股動脈血流量暫時增大,且可使犬、貓、兔等動物血壓迅速降低。但血漿中的乙酰膽堿酯酶能破壞乙酰膽堿的這種作用,使其對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患具有防治作用。

0.01%或0.005%蜂王漿即對斯氏離體蛙心有顯著作用,該作用可被阿托品對抗。青蛙腹壁靜注1.5%~5%蜂王漿0.5~1.0mL後,其在體心髒收縮力先短暫減少,2~3min後明顯增加,最後心搏停止於收縮期。以30mg/kg蜂王漿給家兔灌腸,能使心髒收縮振幅加大,作用持續2h以上。但亦有相反報道指出蜂王漿對離體蛙心、兔心均為抑製作用,腎上腺素、阿托品不能對抗此抑製作用。

犬、貓、兔等實驗表明,0.1~1.0mg/kg蜂王漿靜脈注射可使血壓迅速降低,持續約1min即恢複,阿托品可對抗此作用,毒扁豆堿則加強。血中膽堿酯酶可破壞降壓成分,表明降壓成分可能為類膽堿物質。蜂王漿水提取物可使犬股動脈血流量一次性增加,且與劑量成正比,分析認為增加血流量作用的因子是乙酰膽堿。蜂王漿對腎上腺素處理的血管有先擴張後收縮的作用。合並使用時,可使腎上腺素收縮血管作用加強。蜂王漿對麻黃堿升壓作用和腎型高血壓均無影響。蜂王漿製劑還可擴張離體貓心冠狀血管、貓和蛙的後肢血管、蛙的肝髒血管。

蜂王漿對實驗性動脈硬化有一定防治作用。蜂王漿處理的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家兔血膽固醇及脂肪均顯著低於對照組,死亡率亦較低。長期持續飼喂蜂王漿10mg/kg可防止家兔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

6.蜂王漿的抑菌作用

蜂王漿的醚溶成分表現出很強的抗菌活性,其中的10-HDA在用堿中和後仍保持抗菌活性;以酸提取出的王漿抗菌蛋白(Royalsin)在較低濃度時對革蘭氏陽性菌仍有抗菌作用。實驗表明,蜂王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杆菌、大腸杆菌、枯草杆菌、結核杆菌、星狀發癬菌、表皮癬菌等在低濃度時有抑菌作用,高濃度時有殺菌作用。有學者認為,蜂王漿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抑製作用比對革蘭氏陰性菌的作用大2倍。蜂王漿的pH值與抑菌作用密切相關:pH4.5時,抗菌作用最強;pH7.0時抗菌作用減弱。蜂王漿對酵母菌的抑製作用較弱,易受酵母菌汙染。

7.抗炎症作用

蜂王漿對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症有明顯抑製作用;對甲醛引起的大鼠足腫有明顯抑製作用;但對大鼠肉芽性增生無抑製作用。這表明:蜂王漿可使炎症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對滲出性水腫有明顯抑製作用,而對增殖期炎症無明顯影響。這使得王漿在臨床上對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療效。另有實驗表明,在用於局部感染時,王漿有比青黴素更強的促進感染傷口愈合的作用。

8.防癌抗癌作用

加拿大學者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將蜂王漿與可移植性小鼠白血病和腹水性癌細胞混合後接種於小鼠,白血病和腹水癌的發生受到完全抑製。用10-HDA代替蜂王漿重複上述實驗得出相同結果。給小鼠肌肉注射蜂王漿可延長肉瘤發生的潛伏期及提高已發生肉瘤小鼠的生存率。另據報道,口服蜂王漿對生長慢的實體瘤有抑製作用而對快速生長的腫瘤如腹水癌、白血病無作用。以上實驗表明,蜂王漿有預防惡性腫瘤的作用,並對某些腫瘤有治療作用,其預防作用比治療作用的效果更明顯。

蜂王漿及其成分10-HDA與小鼠AKR白血病細胞或其他三種腹水癌懸液混合後,給小鼠接種,明顯延長小鼠存活時間。艾氏腹水癌細胞與40mg/mL蜂王漿或2mg/mL10-HDA預先接觸後再給小鼠接種,癌細胞在小鼠體內生長也幾乎完全受抑製。

在52例腫瘤放療患者臨床隨機試驗中,以10-HDA治療的患者T細胞在大於100Gy放射劑量時尚未明顯抑製,外周白細胞總數下降也不明顯。大鼠在進食外以0.5mL/蜂王漿灌胃或再加用抗輻射營養素,連續2周後,發現一次總量2Gy的γ射線照射後大鼠存活率升高,外周白細胞下降速度延緩,以10%蜂王漿0.2mL給小鼠腹腔注射,對輻射損傷也有防護作用,並且治療組小鼠淋巴細胞對3H-TdR標記的小鼠腹水型肝癌靶細胞毒性顯著增高。10-HDA在小鼠輻射前或後喂飼,均有抗輻射損傷作用。照前喂飼可使小鼠肝、腎、脾等組織含氮量提高。

9.降脂、降糖作用及其對代謝方麵的影響

以100mg/kg和200mg/kg的蜂王漿給高膽固醇飲食家兔分別注射7星期,顯著降低血清固醇(TC)水平,但對血清磷脂、三酰甘油(TG)等無明顯影響。以凍幹蜂王漿粉16mg給正常或高脂血症大鼠灌服,數十日後,可見正常大鼠血漿TG和TC均下降,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TC比值升高,高脂血症治療組大鼠血中TG也顯著下降;正常組及模型治療組大鼠紅細胞流動性均升高,光鏡下可見治療組大鼠紅細胞較完整光滑,增厚不明顯。以700mg/kg的王漿凍幹粉喂飼6星期,還能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同時治療組大鼠紅細胞變形能力增強,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下降,體外血栓形成亦有抑製。

正常大鼠腹腔注射蜂王漿懸液2g/kg,可使血糖顯著下降。30mg/隻劑量可使小鼠血糖降低。2g/kg蜂王漿還可使四氧嘧啶高血糖大鼠血糖暫時降低,進食後動物血糖又回升至原水平。預先給予蜂王漿2g/隻還能使腎上腺素引起的小鼠高血糖恢複正常。

瓦氏檢壓器實驗表明,蜂王漿可增加大鼠肝細胞線粒體呼吸作用,其中的Ca2+是特異性激活因子,但似乎蜂王漿中尚存在其他激活因子。蜂王漿還能使組織切片和組織勻漿氧消耗明顯增加。在不增加作用物情況下,呼吸越微弱者,增加越顯著,其中以腎切片氧消耗增加最多。此外,蜂王漿對小鼠乳腺癌組織呼吸無任何促進作用。

10.其他作用

蜂王漿給予大鼠10d,發現0.5mL/kg劑量可使血紅蛋白升高。家兔靜脈注射蜂王漿30mg/kg,家兔血鈣減少,血中磷酸酶活性降低。

蜂王漿4.0g/kg腹腔注射,對小鼠二甲苯所致耳部炎症有明顯抑製作用,2.0g/kg劑量對大鼠甲醛性足腫脹有顯著抑製,並且切除側腎上腺不影響其作用。蜂王漿對大鼠棉球肉芽腫增生並無顯著作用。熱板法表明小鼠注射蜂王漿有鎮痛作用。

1∶20000的蜂王漿能使離體兔腸有興奮作用,阿托品可對抗這種作用。1∶15000的蜂王漿能使離體子宮的節律性收縮明顯加強。

11.毒性

蜂王漿對實驗動物毒性極低:小鼠16g/kg劑量無一死亡;20g/kg劑量時僅40%動物死亡;但其中含有大量維生素及激素,過量使用也會導致中毒。蜂王漿也可引起小鼠、豚鼠過敏,以100℃加熱15min,3次後過敏作用消失。

(二)蜂王漿的臨床應用

蜂王漿的生理藥理作用非常複雜,其臨床作用亦很廣泛。1953年,德國學者卡斯路最先發現蜂王漿的奇特功能,並給予蜂王漿很高的評價,他認為“蜂王漿對老年人的精神平衡、內分泌功能紊亂極具功效”。此後,專家們對蜂王漿的強精、返老還童和延年益壽作用陸續提出了許多研究報告,並證明確實有效。特別引起醫學界注意的是蜂王漿能增強物質代謝、促進組織再生、改善內分泌功能、抑菌、消炎、防癌抗癌、抗輻射等作用。蜂王漿成分十分複雜,其中的已知和未知成分對機體產生的補益作用令人信服。許多動物及臨床試驗都證明了王漿確實是一種營養價值和治療作用很高的營養品和治療劑。凡堅持服用蜂王漿的人,都會感到身體素質和體力明顯提高、食欲增加、睡眠改善、精力充沛、消除疲勞快,很少生病。一些危重病人或使用其他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疑難病症,在應用蜂王漿治療後,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經過國內外很多臨床驗證,蜂王漿可用於提高體弱多病者對疾病如流感的抵抗力,用於治療營養不良和發育遲緩,調節內分泌,治療神經衰弱和食欲不振;治療老年性疾病和抗衰老,治療月經不調及更年期綜合征;作為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的輔助用藥,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用於術後促進傷口愈合;作為抗腫瘤輔助用藥,用於化療後改善血相、升高白細胞,還可用於治療放射性疾病。此外,蜂王漿對一些常見病如風濕性關節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肝炎、甲狀腺機能低下、口腔潰瘍、口腔黏膜扁平苔癬等均有較好療效。

1.營養不良症

蜂王漿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糖、維生素、氨基酸及酶類等營養物質,其對各種營養不良症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特別是對嬰幼兒營養不良患者效果更為顯著。

意大利弗羅倫薩學者在第16屆國際養蜂會議上報道了用蜂王漿治療發育不良患兒42例,其中早產兒5例及較小嬰兒34例,治療後食欲改善,體重明顯增加,治療期間的血紅蛋白和紅血球都明顯提高,血漿白蛋白恢複正常。前蘇聯醫生曾用蜂王漿黨參複方治療3~15歲的營養不良兒童206例,其中女孩89例,男孩117例,經治療32~34d後,對照組體重平均增加3.4%,治療組體重平均增加7.6%(男孩體重平均增加6.7%,女孩體重平均增加8.4%)。蜂王漿對妊娠時因母親的疾病引起嬰兒營養不良亦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北京友誼醫院用蜂王漿治療虛弱嬰兒時發現,治療組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治療組頭發由少變多,由黃變黑,大便由稀趨向成形,臉色亦由蒼白變為紅潤。

國外許多臨床觀察證明,蜂王漿對早產兒及患嚴重營養不良症的嬰兒,每日口服8~10mg王漿幹粉,經20~60d後,可使患兒體重顯著增加。特別是對那些患有可恢複性新陳代謝紊亂的病例,以及因感染等所致全身營養不良者,治療效果最好,但對因內分泌疾患而導致生長遲滯者效果較差。

蜂王漿對營養不良引起的浮腫有明顯療效,使患者乏力症狀減輕,四肢麻脹、食欲不振迅速解除。

2.肝髒病

蜂王漿對受損的肝髒和腎髒組織的再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國內外一些醫師已將蜂王漿用於傳染性肝炎的治療。李楚鑾曾用5%的王漿與蜂蜜的混合劑治療47例傳染性肝炎,其中25例療效顯著,18例病情有所改善,其餘4例無效。陳柱石報道,用蜂王漿治療18例,病人服用1%蜂王漿,每次100mg,每天3次,連用1個月後,病人許多消化道症狀、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便秘、腹瀉以及各種神經係統疾病如頭痛、失眠、疲勞、頭暈等均有改善,其他症狀如肝區疼痛、心悸等亦大有好轉,肝脾腫大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小。王漿能加速肝功能的正常化,用王漿治療肝炎的有效率高達96.6%。可見,王漿對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的療效非常好。

北京醫學院曾用1%蜂王漿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22例,成人每天20g,連續服用60d,用藥後患者的各種症狀在3~14d內均有好轉。

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病教研組曾用“北京蜂王精”製劑治療遷延型和慢型肝炎患者35例,患者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3個月為1療程,除合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B外,不用其他任何藥物,同時采用肝炎疫苗及左旋咪唑做對照治療。結果表明:有顯著療效的14例,有效15例,總有效率達82.9%(其中遷延型肝炎有效率為24.1%)。以中醫的辨證施治觀點看,蜂王漿對脾虛型療效較好。當用蜂王漿治療肝炎時,肝火的主要症狀多有改善,其中以乏困無力(有效率為68.7%)和食欲欠佳(有效率為84.6%)等症狀改善最為突出。

上海第一醫學院兒科醫院曾對20例小兒傳染性肝炎實行多種方法治療和觀察對比實驗,結果證明服用蜂王漿的治療效果最好,平均5d食欲基本恢複正常;黃疸平均4.5d見好轉,6.8d全部消失;肝髒腫大4.3d開始縮小,8d恢複正常。

王漿對傳染性肝炎的治療作用可能與其刺激肝組織再生機能有關,也有人認為與其中含有的多種氨基酸及大量維生素的營養作用有關。用蜂王漿治療肝髒病無任何副作用,這是其他化學藥品所不可及的。

3.神經係統疾病

蜂王漿對神經衰弱療效顯著。北京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用蜂王漿製劑治療神經衰弱和神經衰弱征候群,男性35例,女性55例,共90例,經過2~3個月的治療,全部有效:其中顯著好轉77人,占86%,好轉13例,占14%,有效率為100%;主要感受是睡眠障礙消除,體力、腦力明顯增強,食欲改善,情緒飽滿,頭痛、頭暈好轉;體重檢查17例,16例增加,平均增加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