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科索沃空襲——南聯盟的解體後的種族衝突;中國使館被“誤炸”的記憶烙痕(3 / 3)

俄軍軍官阿列克謝事後才得知,直到俄軍這次闖關,北約方麵才知道俄軍已開始行動。盡管守衛邊境的美國士兵隻是向上麵報告了俄軍的人數、裝備和前進方向,但高層立即就猜到俄軍的劍鋒所指。很快,一支英國部隊也急忙從駐地集結出發,從另一個方向趕往普裏什蒂納。就這樣,俄英兩支部隊展開了一場速度的較量。

幾個小時後,俄軍已抵達斯利季奇機場。此時,天還沒亮。駐紮在機場的塞爾維亞士兵熱烈歡迎俄軍的到來。阿列克謝回憶:“塞爾維亞士兵激動地同我們擁抱,並不斷問,‘你們怎麼才來,我們等你們好久了。’”當時,這些塞爾維亞士兵都身著平民服裝,他們即將把機場移交給北約部隊。俄軍在行軍途中還遇到很多南聯盟居民。阿列克謝說:“當他們看出我們是俄羅斯士兵後,竟激動地朝我們歡呼,還向我們拋灑鮮花。”

在那些塞爾維亞士兵的幫助下,俄羅斯空降兵迅速部署在機場的各個角落,將整個地區封鎖起來。因為他們十分清楚,北約部隊馬上就會到來。在沒有接到新命令之前,他們決不能丟掉這塊戰略要地。

此時,英軍第五空降旅仍在行軍途中,他們接到的任務是趕在俄羅斯人之前占領機場。而且命令還稱,如果機場已被俄羅斯人占領,就把他們趕走。但這一命令並未詳細解釋如何把俄軍趕走。

在俄軍占領機場後,英軍的運輸機終於將第五空降旅送到科索沃山地,其中就包括後來成為英國流行歌星的詹姆斯?布蘭特。然後,這支部隊開始了向斯利季奇機場的急行軍。但是,英國人想快也快不起來,因為他們路上還探測到地雷,隻能小心翼翼地前進。在一處隧道裏,他們甚至發現未爆炸的炸彈。此外,一些塞爾維亞士兵不時出現在路兩旁,但雙方並未交火。

克服了種種不利因素,英軍終於趕到了斯利季奇機場,但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以逸待勞的俄羅斯士兵。他們已在原地休息了好幾個小時,並拿著槍等著英軍。

英國人毫不示弱,命令俄羅斯人馬上離開,但俄羅斯士兵也毫不退縮,堅決拒絕了英國人的命令。詹姆斯?布蘭特說,這支英軍當時的指揮官弗裏爾無奈之下隻好向上級請示,上級的命令竟是立即向俄羅斯人展開進攻。

布蘭特稱,下達這一命令的是當時北約盟軍最高司令、美國人韋斯利?克拉克。布蘭特當時以上尉的身份率領一隊士兵,接到這一命令後,他們已開始給槍上膛,衝突似乎一觸即發。布蘭特稱,當我們聽到克拉克的這一命令時都十分震驚,克拉克的原話是讓我們消滅俄羅斯人。但我們作為軍人,畢竟無法違抗命令,於是紛紛做好了戰鬥準備,當時氣氛很緊張。布蘭特說:“就在我們要展開行動時,我們又接到了另一個命令,它來自北約聯軍的英軍指揮官麥克?傑克遜,他命令我們不要同俄羅斯人發生衝突,告訴我們不要去嚐試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負責任。”結局就是,俄羅斯憑借這一讓北約無奈的既成事實,成功地插足了這一敏感地區的國際維和計劃。

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布獨立。

中國駐前南大使館被“誤炸”,引發中美間一場差點擦槍走火的大危機。現實是,由於中國存在著台灣難題,加之也有外部勢力介入,對西方主導的“民族自決”遊戲應該有足夠的警惕。科索沃戰爭的規模雖屬局部,但影響卻十分深遠: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受到了粗暴地踐踏,聯合國的權威大大受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開了幹涉別國內政的危險先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恣意妄為。戰爭表明,世界多極化和單極化的鬥爭從幕後走到了前台,訴諸武力,越來越可能成為美國建立單極格局的主要手段,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成為世界動蕩不安和局部戰爭頻出的主要根源。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最主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