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六日戰爭——以色列在阿拉伯地區奪取戰略優勢(2 / 3)

在這次空襲中,以軍選擇在星期一早上7點45分(開羅時間8點45分),也是煞費苦心。

以往戰爭中幾次成功的偷襲,多選擇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卻打破常規,選擇在星期一。埃及軍隊總以為以色列在拂曉發動進攻,因此,在進行戰爭動員以來,每天拂曉,埃及空軍都派出兩架飛機進行巡邏。每天5點,有5分鍾警報時間,這時雷達全部打開,到7點半左右解除警報。按埃軍慣例,開羅時間9點正式上班,8點45分,正是交接班的時間,也是巡邏機著陸的時間,大多數軍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約有15分鍾的間隙可以利用。從氣象情況看,開羅時間8點45分正是尼羅河三角洲和蘇伊士運河霧氣消散的時刻,能見度好,便於對地麵實施攻擊。並且以色列戰機背光攻擊,埃及防空火力根被對著陽光無法準確射擊。

在以色列實施空襲後的半小時,其地麵部隊5個師以坦克裝甲車為前導,自加沙、阿裏什和阿布奧格拉大舉進攻。當時,埃軍在西奈半島有5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共約12萬人,分別據守在各個戰略要點上。而且埃及根據第二次中東戰爭的經驗,將大量兵力部署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帶,西奈半島上兵力空虛。以軍在反複攻擊後,占領了加沙地帶,進入了西奈半島的阿裏什、阿布奧格拉等地。接著,以軍兵分三路,向蘇伊士運河地區進犯:北路攻打坎塔臘,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亞,南路對準陶菲克港和蘇伊士城。

為了挽回敗局,埃軍頑強抵抗,反動了兩次反攻,終因沒有空軍支援而失敗。7日,北路以軍攻抵坎塔臘附近;中路以軍越過比爾吉夫賈法;南路以軍進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軍退路。於是,埃軍不得不封鎖蘇伊士運河。到6月8日,以軍全殲了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5個師,一直進犯到蘇伊士運河東岸。僅僅三天時間,西奈半島就全部落入以軍之手。

在對埃及進攻後不久,以色列又發動了對約旦河西岸的進攻。約旦軍隊在約旦河西岸南北兩個主要地段設置了防禦陣地,北部防區以納布盧斯、圖姆卡爾姆和傑寧等約旦河城為主要依托,南部防區沿丘陵的山脊從臘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倫一線布置。約軍在以上陣地部署了8個步兵旅和2個裝甲旅。以軍向約旦河西岸發動進攻的部隊有9個旅兵力,其中有3個裝甲旅。進攻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占領傑寧地區,解除約旦炮火對以色列馬特戴維居民點和空軍基地的威脅,攻占拉特倫到臘馬拉的公路,第二階段目標是占領包括耶路撒冷舊城在內的整個約旦河西岸。

以色列中部軍區司令員烏齊。納爾斯基少將負責指揮進攻耶路撒冷及周圍地區。他派米。阿裏的第10機械化旅控製耶路撒冷走廊,切斷該城與臘馬拉之間的公路,古爾上校指揮的傘兵旅負責占領舊城。5日夜,以軍開始猛攻耶路撒冷。6日晨,古爾傘兵旅越過曼德爾鮑姆門和警察學校之間的地區。6日上午,以軍奪取了耶路撒冷舊城至以色列占領的斯科普斯山之間的地區,古爾傘兵旅在山下占領陣地,並與山上取得了聯係。7日,古爾傘兵旅開始向耶路撒冷城內進攻,很快占領該城。

在北部的納布盧斯和傑寧方向,5日,以軍在空軍的配合下,首先進攻傑寧以西約軍炮兵陣地。接著,巴爾。庫奇瓦指揮的以軍裝甲旅卡巴蒂亞,切斷了傑寧與納布盧斯和約旦河西岸其他大部分地區的聯係。約軍裝甲部隊進行反擊雙方展開了一場坦克戰。庫奇瓦部隊突破約軍防線後與一個步兵旅彙合,然後分兩路進擊傑寧,並占領該地。6日,以軍向東西兩翼進攻納布盧斯,並於當晚占領該城。7日,以軍占領了耶路撒冷東區和約旦河西岸約旦管轄的全部地區。當日20時,約旦和以色列接受聯合國停火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