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薩拉托加戰役——英國因此而喪失了最重要的殖民地;美利堅民族的首場演出(3 / 3)

柏戈因這時已意識到,他除了立即退到薩拉托加以外,別無其它出路。這是一次痛苦的退卻,偏又遇上大雨傾盆,道路高低不平,積水很深。馬匹缺乏草料,餓得半死,有氣無力。天明時,部隊停下來休息,同時等待運糧食的船隻。3小時以後,部隊繼續行軍,可是過了不久又停頓了下來,為的是防止美軍偵察隊前來襲擊。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了,加之中途屢次停頓,直到晚上英軍才抵達薩拉托加。此時,一支美軍分遣隊已經先於他們開到那裏,正在菲什基爾的一個居高臨下的高地上構築工事。發現某軍後,他們停止了構築工事,渡過哈得孫河,與駐在河東山頭上的弗洛斯將軍的部隊會合。經過一天一夜行軍的英軍士兵,幾乎已經累得筋疲力盡,所以大多數人已沒有氣力砍樹生火。他們就穿著濕透了的衣服往泥地上一躺,在連綿不斷的雨中睡著了。10月10日天亮時,美軍從後麵追來。為了防止遭受美軍襲擊,柏戈因命令放火燒毀了菲什基爾河南岸的農舍和其他建築物——斯凱勒將軍的大宅邸,連同倉庫、糧倉、磨坊和其他附屬設施,都被焚燒一空。柏戈因的這個決定,受到敵友兩方麵的譴責。但是,他卻用保存自己的原則來為這一行動辯解:“沒有這一決定,我們可能早就變成北美人的俘虜了。” 費洛斯將軍的部隊駐在哈得孫河對岸的山頭上,他們用大炮向英軍攻擊。由於受到美軍炮火的控製,柏戈因的炮兵不能過河,試圖退到通向加拿大道路上的喬治堡,以開辟通往愛德華堡的道路。但是,他們的行動很快被蓋茨派來的部隊擋住了。

這時,哈得孫河對岸沿線各處都部署著美軍部隊,英軍的運糧船遭到射擊,有不少船被奪走。為了奪回一些船隻,英軍又傷亡了不少人。

為了擺脫美軍的牽製,柏戈因緊急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會上決定,由於橋梁無法修複,隻好放棄大炮和行李,讓士兵們各自背一些糧食連夜挺進,強渡愛德華堡周圍的淺灘。 柏戈因的計劃還沒來得及付諸實行,偵察兵就送來情報說,這些淺灘的對岸有美軍駐守,愛德華堡和喬治堡之間的高地上,也有配備著大炮的美軍部隊駐守。事實上,此時美軍對英軍已形成了三麵的包圍。

柏戈因不得不放棄撤退的企圖,開始加固他在菲什基爾北麵高地的營地,繼續盼望亨利。克林頓爵士派遣援軍趕來,或者伺機突圍。在這種形勢下,柏戈因手下的士兵每天夜裏都不得不枕著武器睡覺。因為他們營地的四麵八方不停地遭受到美軍炮兵部隊轟炸和步槍團的襲擊。由於加拿大人和保皇派分子開小差,由於印第安人全部變節,他的部隊大大減員。同時他還發現,手頭的糧食隻能維持3天。於是,他召集了一次有全體將級軍官、校級軍官和上尉參加的軍事會議。會議開得很短,與會者一致認為,有必要與蓋茨將軍簽訂一項按照體麵的條件投降的條約。就在他們議而未決的時候,一枚18磅的炮彈穿過帳篷,從他們圍坐的桌子上麵掠過。這一聲巨響,敲定了他們投降的決心。

10月13日,英方派出使節同美軍舉行談判,建議在條件未商定以前先停止戰鬥。蓋茨同意了,但第一次提出的條件是,英軍應當在美方的監督下放下武器,作為戰俘投降。英方憤怒地拒絕接受這種條件,並且暗示,如果美方堅持這樣的條件,戰事必將再起;英軍應帶著大炮和各種武器,舉著旗幟,列隊從軍營開向一個指定地點,在他們自己軍官的命令下,把武器堆集在那裏;美方應允許他們自由前往歐洲,條件是在目前這場戰爭中不得再在美國境內服役;軍官起誓不再帶兵打仗後釋放,可攜帶他們的隨身武器,一切個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不得搜查行李或加以幹涉。蓋茨將軍最後接受了這一建議。

10月17日,柏戈因在投降書上簽了字。投降時,英國軍隊由於被俘、陣亡和開小差,已經從9000人減少到5700人。而大陸軍卻由此得到了壯大。由於英軍投降,大陸軍獲得了一大批急需的大炮、7000件輕武器和大量服裝、帳篷和各種軍用物品。這使美軍的裝備狀況獲得很大改善。投降以後,英國守軍很快撤出了塞提康德羅加,退到核桃島和聖約翰去了。至於哈得孫河畔的英軍,就在他們大肆燒殺破壞的時候接到了令人震驚的情報,說前來支援他們的軍隊已經被俘。因此,他們無事可做,隻好順流而下返回紐約。

雖說美軍在薩拉托加大敗柏戈因成為了獨立戰爭的轉折點,但這時的英軍主力並沒有被消滅,華盛頓還被困在福吉穀,主動權還沒有掌握在北美人民手中。但此役給了華盛頓將軍以信心,讓他決定保存軍隊主力耐心地找機會,先消滅英軍部隊,而不用魯莽地拚死奪回費城。英軍則漸漸由攻轉守,直到徹底喪失北美,也喪失了在英荷、英西戰爭中獲得的無匹的霸主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