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醫學史上偉大、卓絕的發明創造可謂數不勝數,世界上第一台呼吸機——“鐵肺”便是其中之一。
“鐵肺”是一種筒形呼吸器,但它並不是一個特別精巧的器械,它是美國工程師德林克1929年的發明。當時,脊髓灰質炎在世界各地流行,導致許多患者全身癱瘓,呼吸困難。好多患者都是借助這個呼吸器才得以生存下來的。
“鐵肺”的工作過程,是通過把病人包裹在一個叫做氣密箱的儀器裏,(頭通過一個柔軟的氣密領露出箱外),並在氣密箱上連接一個泵,用泵使氣密箱裏的氣壓產生有節奏的起伏,這時便能夠使患者胸腔進行必要的有規律的擴張。而病人胸腔的外部暴露在用泵產生的低壓下,病人胸腔的內部,則通過氣管、喉嚨、鼻子和嘴巴與外麵相通。在這樣的情況下,每當空氣泵使鐵肺箱裏的氣壓低於外麵的氣壓時,大氣壓力就會迫使空氣進入胸腔,使人順暢的呼吸。
然而,空氣是否有規律地進入肺裏,則取決於有關的肌肉是否有規律地充分收縮。有時肌肉做不到這一點,其原因常常是(至少在過去是)大腦或脊髓中的某些細胞受到脊髓灰質炎病毒的侵襲。雖然如此,“鐵肺”在曾經還是救了許多人的命。
腎機
起源:荷蘭 問世年代:1929年 發明人:威廉·科爾夫
在世界醫學史上,荷蘭科學家威廉·科爾夫是絕對值得人們尊敬的一位人物,正是他在1944年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腎機,(當時正值烽煙四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還占領著荷蘭。)但當時的科爾夫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的發明對醫學界會有什麼影響。
許多腎病患者都知道,腎從血液中濾出若幹種人體不需要的物質,然後,把它們作為小便排出。在腎髒停止工作時,廢物就會聚集起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可用腎機來洗血。洗血時,使病人的血液流過一根管子,管子的外表麵浸在一種液體中。製作管子的材料必須使用能夠使鹽或水那樣的小分子透過去的物質做成。當管子裏外的各種物質濃度不一樣時,這些物質就會透過管壁滲透到外麵去,從而達到過濾血液中雜質的功能。
當年科爾夫發明的這種醫療器械一出現,他便用它來秘密地拯救愛國者的生命,這更加使腎機帶上了濃厚的戲劇色彩。科爾夫當初的腎機功能極佳,隻是使用腎機時總要把一些相當大的管子插入患者的動脈和靜脈,從體內抽出血液,使其通過腎機,最後再回到病人的血流中。雖然如此,但腎機在當時所發揮的作用仍是巨大的,它是醫學史上一項偉大的發明。
心髒起搏器
起源:美國 問世年代:1932年 發明人:海曼
心髒起搏器這個詞,許多人也許都聽說過,但它究竟長什麼樣子、作什麼用的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首先,起搏器不是人工心髒,也不能代替心髒輸送血液——它隻能產生電脈衝。有的起搏器一直不停地產生電脈衝;有的起搏器隻是在自然係統失靈後才產生電脈衝。
其次,起搏器是一種很小的的電子器件,為了便於更換,通常直接植於胸部的皮膚下。它有一個電池,還有一兩隻能放大從電池獲得的微弱電流的晶體管。那麼,就有人不禁要問了,心髒起搏器是何時誕生、何人發明的呢?
最先慎重地提出:在心搏停止時使用感應電脈衝激活心跳理論的是一位英國外科醫生,他叫沃爾什。沃爾什是在186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這個辦法的。而真正製造出,有臨床用途的世界上第一台有效的心髒起搏器的人,是在美國海軍中服役的美國心髒病專家海曼,當時是1932年,他把這個7.2千克重的儀器稱為“人工心髒起搏器”,從此,一個新的術語就引進了醫學詞彙。海曼所研製的這個大型起搏器,是從起搏器上引出一根導線,通到心髒的表麵,或穿過一條靜脈進入到裏麵,再通到右心室,這便是世界上第一個心髒起搏器。
消毒噴霧器
起源:美國 問世年代:1871年 發明人:李司忒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關於疾病的細菌學說,開始為一些科學家(包括巴斯德)所接受。那時,在格拉斯哥大學擔任外科教授的李司忒便懷疑,是不是看不見的微生物的感染引起了化膿呢?因為當時動過手術處的傷口,常常化膿並導致病人死亡。於是他開始跟那些微生物進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