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經過三試諸葛亮,十分折服。諸葛亮也覺得張飛既豪放又精細,格外喜愛,一有空暇,便共同切磋兵法陣要,兩人格外默契。
諸葛亮火燒博望、新野後,劉備營中上下無不佩服他用兵出奇製勝。
一天,眾將聚會,話匣子一開,就談諸葛亮如何用兵。張飛親臨現場,侃侃而談道:“軍師把《孫子》兵法十三篇中精髓‘計、謀、攻、戰、形、勢、虛、實、爭、變’十條靈活運用,審時度勢,十分精通,哪有不打勝仗的道理!”
關羽因兩次出戰,都派出去埋伏待援,還沒等他上陣,就大敗了曹兵,聽到張飛暢談軍師用兵時,當麵請教道:“軍師布軍如神,火燒博望,四麵圍住用火攻,大勝而歸,而火燒新野卻在三個城門施火相圍,留在東門放生,同樣大敗曹兵,不知兩番火攻奧妙在什麼地方?”
諸葛亮笑而不答。
張飛道:“我隨征出戰,對先生的奧妙略知一二,不知對否?”
諸葛亮說:“三將軍有什麼高見請講,何必過謙。”
張飛說:“請軍師取過文房四寶。”
諸葛亮照辦。
張飛抓過筆紙,信手畫了一個大圓圈和一個大半圓圈,裏麵寫著一個“兵”字。
關羽一聽,忙說:“三弟,我在當麵問先生請教,你信手塗鴉,為的哪般?”
張飛笑道:“適才二哥問軍師兩次火攻,大敗曹兵的奧妙就在這圈內。”
關羽瞪直了雙眼。
諸葛亮含笑不露。
張飛手指那個大圓圈道:“軍師火燒博望,四麵圍敵,乃圍點打援之術。”接著,他又手指那大半圓圈,道:“火燒新野時三麵放火,留東門放生,是為了擾亂敵兵軍心,他們爭相從無火之門逃出,必然自相踐踏,用不著我們趕去廝殺,就會亂成一鍋粥,假若四個城門同時火攻,敵兵十萬在城內作困獸獄鬥,我們萬把人哪是對手!軍師用兵妙就妙在兩番火攻,視不同地形、敵勢靈活處之。”
關羽仍向諸葛亮刨根問底。
諸葛亮笑道:“舉凡用兵,應弄清道、天、地、將、法五事。嫻熟於心,隨勢而變,必然取勝,若是半瓢水,必敗無疑!兵法陣要雖說奧妙無窮,我看倒是三將軍畫圈妙解得明白!”
張飛哈哈大笑道:“二哥,我畫圈釋兵法這一手,也是軍師教的哩!”
諸葛亮笑道:“三將軍真會取笑人!我們切磋過無數次兵法陣要,何時與你畫過什麼圈啊!”
張飛長笑不止,道:“軍師別健忘!我和二哥卻記得你畫圈送婿的趣事哩!”
諸葛亮想到自己當年幫助大名士黃承彥尋找女兒,黃老先生在八月十五正圓時在紙上畫了個半圓圈,後來諸葛亮幫助找到了黃老先生的女兒,提筆把圓圈畫圓了,是自己識破其中含義,當場叩拜嶽父,做了黃承彥女婿的趣事,看到張飛如法炮製作新解,笑得不亦樂乎。
關羽經張飛一提醒,笑道:“看來三弟深受軍師教益,把軍師的一舉一動都悟來妙處!可嘉!可嘉!”
張飛道:“我這隻是戲解軍師用兵之道,他肚子的貨沒有底,哪是我說得透的呀!”
諸葛亮從張飛畫圈妙解釋兵法這事上,看到他著實思敏過人,對他更加深了好感。
☆張飛:三國時期蜀漢大將,以“威武勇猛”著稱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