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由講話水平看領導的文化水平
講話水平,對於領導來說,是一項極其寶貴的資源。
一個講話水平高超的領導,他的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許多因素造就的。
練好口才,應具備一定的素質。
而良好的素質,又是和知識的多寡緊密相關的。
可以說,領導優良口才的核心是知識,基礎也是知識。
古時有位秀才,年年鄉試都落第。他每次寫文章,便像吃了苦藥一般,抓耳撓腮,遲遲落不了筆。
妻子看到他那愁眉苦臉的樣子,心中老大不忍,便說:“你們男人做文章,真比我們女人生孩子還難哪!”那秀才哭喪著臉回答說:“當然要難。你們是肚裏有東西,我是肚裏沒有東西啊!”
這個笑話告訴我們,知識貧乏,腹中空空,是寫不出文章來的。同樣,領導講話也是如此,沒有知識,沒有內容,即使你口齒伶俐,也稱不上是一位優秀的領導。你根本無法說服對方,至多隻是嘩眾取寵罷了。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民間常流傳著山東大軍閥韓複榘的許多笑話。據說有一次,這位韓大主席坐著小汽車來到齊魯大學演講,此公不學無術,卻又想附庸風雅,請看他的演講:
諸位、各位、在下各位:
今天是什麼天氣?今天就是講演的天氣,來賓十分茂盛,敝人也實在是感冒。
今天來的人不少,看樣子大抵有五分之八啦!來到的不用說,沒來的請舉手吧。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大家應該互相原諒。因為兄弟和你們大家比不了,兄弟我是大老粗兒,你們大家都是從筆杆子裏爬出來的,我是從那炮筒子裏鑽出來的。你們大家都是各國留學生,會六七國的英文。我來這裏,真是鶴立雞群了。所以兄弟今天不準備多講,我就先談兩三個綱目……
一席演講十來分鍾,信口開河,滿口雌黃,盡是些不著邊際的外行語言,難怪要招人哂笑了。
“知識就是力量”這一名言,可以說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領導講話與知識的關係,大體有以下幾點。
1.知識可以為你提供豐富多彩的話題
演講中,要使對方感到你說的東西內容豐富,新穎有趣,那麼,你就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
一般說來,具有淵博知識的人,才可能有較強的語言能力。
知識麵過於狹窄,對所議論的問題缺乏見地,是想開口卻無話可說的原因。
不少人有這樣的感覺,說起自己特別熟悉的問題,容易打開話匣子。
所以,隻有用豐富的知識——專業知識、自然知識、曆史知識、社會知識、生活知識,包括風土人情、社會風俗等,把自己的頭腦充實起來,你在演講中才能才智橫溢,左右逢源,流暢無阻。
2.知識為你的言語插上美麗的翅膀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能夠口若懸河,吐珠瀉玉,正是他知識豐富的外露。
在演講場合,同樣表達一個意思,往往可以有雅俗不同的多種說法。同樣講一句話,有的就顯得笨拙生硬、粗俗呆滯,有的就生動活潑、妙語連珠,令聽者拍案叫絕。這跟演講者的知識涵養有很大關係。
知識是智慧的海洋,豐富的知識也是多彩語言的土壤。一個演講者的口才是知識的結晶,這個結晶體的大小,取決於演講者知識量的多少、知識麵的寬窄、知識層的深淺、掌握知識的完善程度和駕馭的能力,等等。
3.知識使你的講話更深刻
同樣一個問題,同樣一個觀點,知識豐富的人講起來有理有據,論述充分,要比知識欠缺的人說得透徹深刻。
這是因為,他掌握了古今中外的大量知識,旁征博引,闡述問題就深刻,當然,演講也較容易獲得成功。
4.知識使你的講話更得體
一個領導者掌握了心理學知識,就可以在講話時較準確地分析聽眾的心理狀態,說出得體的話。一個人社會知識多了,他就懂得一些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在演講中說話,就更得體和更有分寸。
所以,要成為一個高明的領導者就要多掌握一些知識。
尤其在當今,我們處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現代科學一方麵高度分化,另一方麵又高度綜合。邊緣科學相繼產生,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逐漸交融。這就要求領導者既要學點社會科學,又要學點自然科學;既要廣泛涉獵,又要學有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