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壽頤,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市)人,清末至民國時期醫家。因母病開始學醫,先後隨當地老中醫俞德琈、侯春林及吳門黃醴泉諸先生學習內科,後又隨朱閬仙學習外科。曾自出家資,籌設中醫學校於黃牆村家塾,後又應浙江蘭溪中醫專門學校聘請,擔任教務主任,為中醫人才培養作出了貢獻。著有《難經彙注箋正》《中風斟詮》《瘍科概要》等。
張山雷胸懷振興祖國醫藥學的抱負,為了培育後繼人才,在蘭溪中醫專門學校的十五年中,他孜孜不倦,著書立說,夜編日教,經常漏夜孤燈寫作,有時直至黎明。他的著作共二十五種六十六冊,其中在蘭溪著有《醫家名記選讀》,並重訂《醫事蒙求》及《本草正義》。他在《本草正義》一書中,對不少藥物有獨特的見解和發揮。張山雷治學嚴謹,對自己的著作精益求精,《醫事蒙求》第三次重訂時,他已沉屙在身,依然一絲不苟,重訂結束後,不久就病故了。
張山雷的學術觀點,雖然主張中西融合,但其於中醫學的主要貢獻,在於對中風病的病因、病機、分類以及治療的認識和總結。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他結合自己的個人經驗,為後人在中風病的辨證分型和治法方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故而成為民國時期的一大名醫,為後人所稱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