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專家計算,1979-2005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9.1%。然而,這樣的速度能否長久持續下去?

“中國將經曆一次嚴重的經濟蕭條”,這是美國投資家吉姆·羅傑斯最近語出驚人的一次預測。(注解1,“美國投資家吉姆·羅傑斯說:中國將經曆一次嚴重的經濟蕭條”,《世界名人網》,2006年月23日。)羅傑斯認為:

“中國將經曆一次嚴重的經濟蕭條,就像當年英國和美國一樣。中國隻有在經曆過經濟蕭條後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沒有什麼事情是一路上升的,19世紀的美國經曆了15次經濟危機和一次內戰,1907年美國整個經濟幾乎破產,但現在的美國還是最強大的。日本是另一個成功的例子,但也沒辦法避免成長中的倒退。1966年,日本金融體係崩潰,但沒有阻止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在其著作《蕭條經濟學的回歸》中不無擔憂地指出,在幾乎所有亞洲國家都經曆過一次毀滅性崩潰之後,中國是不是下一個即將崩塌的神話”

羅傑斯的結論是:中國在投資、出口和消費方麵都存在著令人擔憂的問題,麵對更高的薪水要求、更高的技術要求、更多的貿易壁壘、更多的彙率問題、更高的能源消耗、更大的貧富差距、更高的房地產費用和不斷汙染的環境,未來中國更多的增長能力將來自於何方?

本書從一個求實中國學者的視角,以翔實的數據,縝密的鋪排,剖析21世紀中國在達到階段性顛峰後有可能實現第二次起飛的種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合理內核,特別是對中國經濟的新製度再創新、新農村運動、新消費群、新增長點、新主導產業群,以及獨一無二的潛在增長優勢,包括勞動力優勢、後發和大國優勢、非均衡增長優勢、城市化和區域一體化形成的規模經濟優勢等,都作了精辟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本書以鄧小平“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和中共“十六大”製定的“新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作為進一步探討的邏輯前提,在對中國和美國等5個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曆史資料、經濟增長因素等方麵情況作出分析和判斷後,試圖對21世紀的中國經濟何時趕上並超過歐、日、美發達國家的問題做出創見性的預測論證。本書同時指出21世紀中國經濟增長背後的潛在隱憂、困境和危機,特別對龐大人口、貧富差距、社會非穩態以及國際大環境等一些長期影響中國經濟走勢的結構性問題做了詳盡的描述和論證。本書為廣大讀者、特別是投資中國的國內外讀者提供了一麵認識21世紀中國社會經濟鏡像的不可多得的機會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