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詩文選(3 / 3)

12月23日 星期三 陰

慘淡的陽光是垂西已半了!一陣陣的寒風是比上午更冷了!遊手好閑的學生們,穿著棉衣棉褲棉袍大衣等等可以禦冷的保障物,但還唏噓、唏噓的喊冷。這大約正合了那俗語所謂“人在福中不知福”的原故吧?!

是的,不錯!不是剛才看見一大群災民,還穿著夾的或單的過去嗎?但他們並不見得如何的畏縮不前。你說錯了!他們並不是不怕冷,那是他們沒有法呀!也或有人這樣的反對吧!

12月24日 星期四 雨

午飯後,略覺微疾,暖睡數時即起,甚佳,至晚更佳。

12月25日 星期五 晴

上午8時,同友王君必餘,步赴法政,及至,時已10時餘。因無談話之資料,故隻得閱報至12時許,始與俊兄及友,偕去進膳。已畢,因王君之邀,及遂往法國公園一遊。但因樹木凋零,青草變黃,甚覺無趣,故未多留即返法政。少待,言兄欲歸,兄因知餘之無錢,但兄亦困於經濟,最後,似甚不欲使餘目睹其狀而言曰,爾暫持此4角以歸,若實無辦法時,可當爾用之毯,且少寄與餘。嗟呼!此時之餘,正不知有多少之利刀,刺於心中矣!

12月26日 星期六 晴

午後2時許,允友之邀,同赴虹口公園,最大目的,即欲觀足球之賽,既至,因時未及,乃作步遊全園之舉,所見者,亦不過數池清水,枯樹多株而已,但最特者,即倭兵之出沒,較之遊人猶多。後複至球場,則見數十中外健兒,赤腿露肘,奔跑相爭,濃厚戰味,已開端多時矣!結果,終因滬口實力甚厚,故能以8比3,大敗頑強之西人德律風,以致觀眾,幾有誌卻國難猶殷之慨!

12月27日 星期日 晴

今因困於無錢,以致午飯終未得進,故乃備感人情之輕浮,世故之炎涼,資本主義之發達。乃作一文,擬其題目曰沒錢。但皆餘今日之經過,今特抄錄於後,以作他日浪費有力之戒。

沒錢

兩星期沒一個銅板用的他,但他並不垂頭喪氣,也不怨天怨地,甚至於對於沒錢苦的觀念,好像沒有感覺到似的,並且還似很快樂的和同學玩著,很舒服兼很勤地做著他應做的工作——書寫看讀。這是什麼原故呢?想來想去,原來他是寄宿在校內的,每日三餐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任何嗜好是沒有的,所以才能不覺天長或夜長的一天天的度著過去了。度到一天的上午,大約8點鍾前後的時候,忽然有一位同學叫他到某某同樂會去玩,因為票子是會員送的,所以他便很高興的答應!

他到了不久,忽然聽見哨子叫了幾聲,便看見一幕幕的表演了,所演的情節,大多都是關於愛國有力的宣傳品,又於最後加映了一幕電影《雲郎》。內容最重要的是描寫一對青年男女的相愛,後因女的父親知道,因男的太窮的原故,所以大發雷霆,重重地責斥了那青年一次,永遠不準再登他家門一步,結果是女的因思其愛雲郎而死。但是看了之後,好像做夢一般。如此想了好久,但結果總想不出要錢的東西,因為他一個銅板都沒有。

最後,他的智慧忽然開了!他想和他要好的幾個朋友,錢是昨天才從家裏拿來的,難道去借兩角錢,他還不肯嗎?不會的!於是他的勇氣和希望,又從那零下度中提高百度的,到一個寢室內,口裏喊著某某某,“借給我兩角錢,可以嗎?”“可以是可以的,但我是整一元,不能為你花開呀!對不起!”那位某某某是這樣回答的。開始覺得有點稀奇,繼而覺得現在的世界,現在的人情,原來如此。哼!哼!錢,我要罵你這個萬惡的錢,他想到這裏,眼圈竟皆茫茫然的無所謂了。

好了,會開畢了,時間已經兩點多鍾了,太陽的光線,愈是黯淡無色,北風怒吼,更是大的難堪,他和他出了門,鼓著平生的勇氣和力氣,袖著手,彎著腰,口裏不住地喊著:“冷呀!冷呀!”的沒命的向著學校跑去,跑到之後,學校的午飯,當然是來不及了!所以,他隻得喊廚房,憑著行李為抵押品,所以很大膽的叫來一個客菜。但廚房的回答是火沒了,來不及了。他到此時,很是失望,因為他著實早已饑了,但他終於沒法。隻得另想辦法,想來想去,這也好,那也好,這樣賤,那樣更比這樣賤……。

老鼠洞裏的作文本

1920年春天,我開始進入私塾讀書。這年按農村的習慣算,我是7歲,按實際周歲隻有5歲,穿的還是開襠褲。

我們那時候上學是很辛苦的,除了學習內容枯燥無味外,教學方法也十分呆板。學習內容除了“四書五經”,還是“四書五經”,沒有什麼音樂、體育、曆史、地理等趣味性較強的科目,教學方法除了死記硬背,還是死記硬背。老師總是說:“趁年紀小,記性好,先把書本記住,長大了自然會明白意思的。”然而,如今我都90多歲了,有些句子的意思還是沒有完全明白。

伯父每年出八十兩銀子,請了一位在當地很有名的劉福昌老先生來教我們讀書。劉先生教書很認真,對學生也極嚴格。他講課之後,就布置明天要會講會背的作業。第二天上課時就指名提問,一個地方沒有講對就用鞭子打,背不過就用戒尺打手心。

針對這種教學方法,我們的老祖先也創造了一套與之適應的學習方法,就是把書當成口歌,高聲誦讀。我想這種方法可能來自寺院,小和尚通過這種高聲誦讀的方法,把佛經都能背下來,可見世上沒有任何文章,不能通過這樣的方法把它背得滾瓜爛熟了,因為世上不可能再有什麼文章比佛經還難懂了。實踐證明,我們老祖先的辦法還真靈,通過這種高聲誦讀方法背過的書,仿佛成了我身體的一部分,溶化在血液裏,紮根在腦海中,落實在行動上。由於“四書五經”大部分講的是一些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和處理事務的基本原則。所以,我雖已年逾九旬,依然嚴格地遵循著誠實、善良、守信、無私的道德觀念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理事務的基本準則。

我無意評論當今的教育方法,但總覺得目前這種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不夠紮實。如果說“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能把一些做人基本的準則,像一枚芯片植入人的腦海,無論外部環境怎樣改變,而那些已經溶化在血液裏,紮根在腦海中的基本的準則是不會跟著變的。

我從10歲開始學習寫作文,在我家辦的學校和在大留村學校的幾年中我寫了好多本作文,可惜大部散失。1954年我出席首屆全國人代會後,1955年返回西藏路經西安,我的侄兒革政來看我,他說在家中的老房的老鼠洞裏,無意中找到一本我當時的作文本,說著就將這一作文本交給了我。我高興地接過來一看,紙色發黃,邊有鼠齒痕跡,但裏麵的10篇作文和老師評語尚完好無損。我還真要感謝老鼠齒下留情,竟替我保存下來這份最早的文稿。

禮尚往來

與人交際,肉酒聯歡,事所互有,然必以往來為貴,於此有人焉。饋禮與彼,彼不來謝,則為無禮。苟如此,即無親戚朋友之交,無親戚朋友之交,何能禮尚往來之稱乎。無怪乎昔日孔子之與陽貨,雖陽貨之不可見。而孔子知禮尚往來之要,故暗見之。由此觀之,禮尚往來,實不差矣。

春雨說

四季之雨皆有益,苟為尤要者,莫若春季之雨。其時草木禾苗萌動,非水滋潤不能生也。今仲春天降大雨,禾得水,苗漸高,勃然興矣。及至四五月之間成熟之期,風調雨順,日光麗之,則麥豐收矣。農人個個歡喜,以其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身飽,凶年免於死亡。故農人豐收,應納之賦稅踴躍輸入,國必富矣,富則強矣。由此觀之,不特有關於民生,且有關於國計也,春雨之益大矣哉。若夫久雨而不晴,則苗不長,以至於死亡,民不堪命,而何有富國之望,此則雨之害也。

我之對師

友問餘曰:爾之對師何其敬也。餘應之曰:天人生於世,父母養子童,有七八歲之時,送入學校,學習禮儀。學習道義種種之能。皆師所導。雖然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人皆賴於老師一人。由此觀之,師之恩或有甚於父母,故餘敬之猶父也。友曰:殆不可。餘之對曰:父母雖能養子成童,苟非其師,必為庸碌無知之人。果如此雖至成童,與世有何益。故師之大以哉,餘終身不能忘之,不亦然乎。友乃稱善。

說棉

季春之雨,初晴之後,餘與諸同學,乘課業之暇,作郊外之遊。

但見數農人,持犁執鞭策牛翻地不已。友問餘曰:翻地何為。餘應之曰:今將種棉也。棉有草本木本之別,始產印度,唐太宗之時,其種方入中國。今日播種,夏秋之交,葉腋之花,結實如桃,熟則綻裂三歧,其棉自見,采而軋去其子,或彈、或紡、或織布等,以供人之衣服,又能售之,所賺之利,以供費用,其利大矣哉。

學貴守規則說

學校之立規則,豈欲壓製學生哉,將以約束其身心耳。故有無知之徒不知規則為何物,輒違犯之,進退不以禮。無論何時任意遊戲,耽誤功課,違犯規則,引誘同學,敗壞學校風氣。苟如此,則學業何能進。惟善守規則者,無論何時即與同學同居談論學問,謙讓卑下,上課遊戲,未嚐有過失而守規則以化同學。嗚呼吾儕少年豈可不守規則也。

一場大夢

予眠之後,夢約數友出遊,遇一大石,數友皆坐。見池中楊柳叢生,又聞池中蛙鳴,予曰:“此蟲能棲於陸地,捕食害稻之蟲,所謂兩棲動物也。”友曰:“然,此即理科之實驗也。”未幾,遊於桃杏園中,見桃杏爭榮,縱目一觀,見地上黃綠甚多,真佳景也。足之蹈之,手之舞之,驚動而醒,乃一大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