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兄:萬急
(一)勤兄因渝方嚴令催迫,已於今日下午首途赴渝,臨行倉卒,悵惘殊甚,深感我黨中央醒腳(原文如此,可能是誤譯)不能救急,臨危不能決策。弟以電台發報障礙多,但多方解釋似已諒解,惟祈負責通信同誌嚴令技術人員必須徹底廢除粗枝大葉作風,以免誤事。
(二)勤命弟負責與兄切取聯絡商決一切為宜。
(三)此間有重大問題請示,故擬由即日起壹密除用原法外,每次均加子密月份表,如亥月即用亥表發加收減,可否示遵。
弟範明 有日
原電旁邊毛主席批字:“……通知王局長注意接報對方已收到,其他各電勤未看到。”“已複可以”。
之後,1944年1月2日,我向毛主席發了《趙壽山去渝商決今後對策九項》的請示電,比較詳細地報告了工委及趙壽山對今後對策的研究意見。
公兄:
勤兄赴渝前,曾與弟策(等)商決今後對策九項,茲略述如下:
(子)勤離部切急辦理者:(一)反對驚恐失措,悲觀失望情緒,提高沉著、樂觀、埋頭苦幹,似若無事精神。(二)健全本身,健全業政關係,減少任何來往及會麵。(三)對於造謠中傷之消息不可道聽途說,庸人自擾,並盡量解釋之。(四)加強反特反奸工作。(五)反對任何幼稚行動與左傾作風,以爭取勤能安全返部。
(醜)如勤在渝未歸前,渝方以思想裁(問)題為借口,大批開名單要幹部:(一)動員與孫有水(交)人士,動以利害,說通硬頂。(二)利用各色各樣社會關係及方法盡量拖延。(三)先撤退名單中最紅的分子,待相機逐漸完全撤退之。(四)盡量縮小組織,並進一步埋伏之。
(寅)如果勤要留在渝並大批更動人事時:(一)動員孫、孔、申等硬頂,要勤歸部。(二)一致要孫、孔、申等盡量拒絕人事更動。(三)爭取下級兵權,放棄較高官位。(四)以名利拉攏新來分子,爭取時間。(五)忍辱負責,爭取勤歸。
(卯)如留勤在渝供職,並發表孫兼或孔申兼,陳碩儒(現任總參謀長)調(任)等:(一)如孫兼,則擁孫靠申拉孔;如孔升,則靠申和孔;如陳調,則靠申拉孔和陳。(二)極力活動調勤返部任副總司令。(三)繼續執行逐漸撤退辦法。(四)表麵上忠實服從,以免給勤疑惑。
(辰)如勤留渝較久,中途敵占洛陽,小部轉入敵後:(一)敵大我小,保存力量。(二)敵小我大,集中力量殲滅之,以爭取勤早日返部。(三)堅持嵩山遊擊戰爭,逐漸向西發展。
(巳)勤留渝期間,如國共發生大忿:(一)全國未動我不動,內部則持鎮靜。(二)全國雖亂但國民黨力量尚能統治勤部時,則按兵不動,不表示態度,爭取勤歸,然後再行對策。(三)全國已亂,國民黨大勢已去,但勤之(又)不能回部時,則隨機應變,不打紅旗,不當土匪,不給勤懷疑,並保持勤的光榮曆史與傳統。
(午)如調勤為本部副司令,遺缺以本部人員升充之,則表示歡迎,以爭取勤能安全返部。
(未)如調勤為副總司令或留渝不返,但以外來人任軍長時,則擁孫拉孔拉申硬頂,如無效時,則保全下級,放棄上級。
(申)如分割建製時,先擁孫硬頂,無效時,則團結內部,忍辱硬拖。
以上意見對策,基本精神完全以勤之安全為第一。此間組織曾一再向勤保證,寧可放棄部隊生存,亦決不會下井投石,衝衝欲動,致危他的安全。其所以如此,並非此間組織無能行動,實因為內外引起(因素)、我黨政策,地區環境以及勤無決心等條件所構成,與其背勤,無補與黨策,不如給勤以全信。此信若立,可為我黨爭取更多更大中間人士及力量。正確與否,尚祈明白指示,以便遵循。
弟範明叩 冬
1月6日,毛主席複電:
範明兄:
冬電悉,所見甚是。
公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