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 侃人生 陶然釋懷 五 淩鼎年老師點評二題
點評一
萬俊華小小說《敏感時期》
文/淩鼎年
官場小說如今成了小說的熱門題材之一,有人以寫官場小說見長,有人以寫官場小說出名。
有關當局提倡寫反腐倡廉小說,對作者而言,反腐好寫,倡廉難寫;對讀者來說,總覺腐敗寫得真,廉政寫得假。第一,得看你對官場的觀察細不細,深不深,是真了解,真熟悉,還是憑道聽途說,憑猜測、想象;第二,落筆有個取舍問題,有個度的問題,看作者如何把握。
這篇作品作者抓住了石局長退休前那種敏感的心理一路寫去,算是抓到了一個點,把石局長的內心世界描摹得惟妙惟肖,同時,把基層幹部的窘境也捎帶寫了出來。
這篇作品,結尾太匆匆,沒有達到豹尾的效果,作品打了折扣。
[作者介紹] 淩鼎年,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中華精短文學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理事、蘇州市作家協會理事、太倉市作家協會主席。
點評二
萬俊華小小說《“貪汙犯”母親》
文/淩鼎年
這是一篇虛構的故事,這是一篇有真實背景的故事。
我屬於“老三屆”,經曆過十年浩劫,所以我相信在六十年代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盡管在現在的年輕人聽來,有點天方夜譚的味道。
但作者可能年紀比較輕,年代概念不深,一不留心,有了破綻。
文中寫到母親看到《微型小說選刊》中宋清海的作品《手捧紅寶書》而觸景生情。粗看沒錯,可《微型小說選刊》是八十年代中期創刊的,上世紀是不大可能刊登這類作品的,應該是近年刊登的,文中描寫母親夜讀此文時,寫到母親年屆7旬,這吻合的。換句話說,30斤糧票的事,應該是四十年前的事,四十年都過來了,怎麼可能四十年後因看了這篇小說沒過多久,就憂鬱成疾,抱憾而去呢,這不合常理。
這篇作品改一下,還是一篇沉甸甸的好作品。
(注:《“貪汙犯”母親》現改名為《母親的清白》)
江西省南昌市南京東路699號青山湖區司法局萬俊華郵編:330029郵箱:[email protected]手機:1597062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