谘詢,從字麵上講,分別是兩個意思:谘,《新華字典》解釋為:跟別人商議;詢,詢問、請教的意思。谘詢,合起來是通過商談征求意見,求得解決。
現代社會中,谘詢的含義非常寬泛,包括訴說、傾聽、反省、考慮、請教、詢問、分析、指導、建議等活動。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科技發展、經濟活躍,各行各業出現許多新觀念,新思想,新行業。當今社會,信息爆炸,人們在不斷變化的現實中,產生許多困惑和疑問,需要求助於人,向各門學科的專家、學者、部門進行谘詢。於是,谘詢業應運而生,且日益發展,興旺發達,是現代社會熱門行業之一。
由於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谘詢業涉及的領域和範圍相當廣泛,如婚姻谘詢、醫學谘詢、法律谘詢、商業谘詢、教育谘詢、職業谘詢、管理谘詢、心理谘詢、科學谘詢……
凡是現實生活中,各行各業產生的問題,都可以找相應的專家進行谘詢,解疑答難。谘詢業發展到今天,已屬龐大的新興產業,門類繁多,種類複雜,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生活、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等方麵,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美國蘭德研究所,是世界公認的權威谘詢機構,專門收集情報,調查研究,向美國聯邦政府和世界各大企業提供政治、軍事、外交、商業等各方麵谘詢。越戰期間,蘭德研究所曾根據越南戰場形勢作出前瞻性估算,認為美國政府應及時撤軍,方為上策。蘭德研究所向美國政府索價二百萬美元,提供越戰谘詢。當時,美國總統約翰遜低估了蘭德的谘詢價值,予以拒絕。結果,美國以失敗告終。足見谘詢業的分量。
美國尚有布魯金斯學會等谘詢機構,遍布全國,為人們提供谘詢服務。在發達國家,谘詢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隨時幫助人們處理各種疑難,提供優質服務。
針對下崗女工的實際情況,在眾多谘詢服務裏,心理谘詢尤其重要。
前麵說過,心病還需心來治。下崗女工的種種特殊心理,雖然可以通過家人的愛心和體諒來緩解。但既然是心病,單靠家人尚不能完全解決,還需要通過心理谘詢來診斷,治療,求得痊愈。
心理谘詢,就是醫治心病的“心”,亦即良方和良藥。
在我國,心理谘詢還是一門新行業,不被許多人理解。有人錯誤地把心理谘詢和精神病治療聯係起來,以為心理谘詢就是給“瘋人”看病,使不少患者望而卻步,不願就診。
心理谘詢並不完全是治病,大多屬於心理疏導工作,通俗地講,就是“做思想工作”。它因為不象治身體疾病那樣可以量化,用藥明顯,效果表麵化,而易被人們忽視,覺得可有可無。
以上兩種錯誤認識,是對心理谘詢的誤解,妨礙人們接受心理谘詢。
心理谘詢,確切地說,是通過雙方的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幫助來訪者改變心理認識的過程。
首先,它是一種交互行為的服務,體現谘詢業主對來訪者進行幫助、輔導、提供信息、意見的人際關係。谘詢過程強調谘詢者和來訪者雙方建立信任基礎和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中,就心理問題進行探討、研究、疏導和解答。
其次,來訪者抱著尋求幫助的心情向谘詢者傾訴心理問題,發泄鬱結情緒。谘詢者則以友善的態度,關心和理解來訪者,雙方進行語言交流和情感交流,屬於友好的心理交流活動過程。來訪者不必有任何顧慮和思想包袱,是借此機會發泄情感的絕好機會。人在遇到心理障礙時,需要有個突破的方式,心理谘詢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場合,讓來訪者說出自己的心理話,減輕心理壓力。
另外,谘詢者為來訪者提供谘詢服務時,按照一定的服務項目收取相應的報酬,這種等價交換的公平原則,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來訪者的負疚感,即自己占用他人的時間和知識,通過付費來補償,彼此間互不相欠,因而容易產生平等愉快的氣氛。
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某個人對同事、熟人、朋友甚至親屬緊閉心扉,不願敞露心曲,是因為太了解他們的緣故,怕引起嘲笑、傳言等。但對外出中偶爾遇到的陌生人,都可以傾吐苦衷、大談心裏話,一吐為快。這因為陌生人不會在意別人的利害關係,分手後沒有遺留問題。
心理活動正好借用這種人際現象,讓來訪者處於有利的環境中,渲泄情感和隱私,而不必忌諱什麼。需要指出的是: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 念。心理谘詢隻是一種心理服務,表現為兩個人之間的心理交流過程,並不涉及醫療、用藥。心理治療則是針對情緒問題的一種療法,由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醫生與患者建立業務性的長期合作關係,以消除患者現有的心理疾病,屬於醫療過程。
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在實踐活動中,兩者互相聯係,又截然分明。一般說來,有心理障礙的來訪者先力求心理谘詢,確定能否解決心理障礙。如經過谘詢,緩和、消除了心理障礙,則到此為止,不必進行心理治療。如經過心理谘詢後,確有必要進行心理治療,再找心理醫生。
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心理醫生既可采用心理谘詢、又可使用藥物治療,兩者交互進行,這樣,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才有交互的現象。
總之,下崗女工在未確定自己的心理症狀之前,不妨先進行心理谘詢,也許問題馬上會得到解決,不必再找心理醫生。
2.1 自我谘詢
雖然前麵對心理谘詢作出了明確的解釋,但有些下崗女工由於性格內向,靦腆,對陌生人有戒備心,不願輕易信任谘詢者,傾吐自己的苦衷。
如果心理障礙不大明顯,感覺上並不特別難受的話,不妨運用一些自測方法,對自己的心理狀況作一番了解。這種方式,叫自我谘詢。
自我谘詢適合每個人,是現代社會人們普遍采用的心理自測。人人都應該了解自己,認識自我,有“自知之明”。
在現實生活中,觀測別人、了解別人容易,認識自我卻比較困難。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正是說明認識自己多麼困難。有些人自視甚高,不能估價自己的能力,強要做力不能及的問題,結果往往不能如願。有的人固執己見,看不到自己的短處,明明大家都看到他向錯誤滑去,卻一意孤行,造成後果才追悔莫及。
如果人們在做每件事之前,搞一個自我測定,看看自己的優缺點,充分認識自我後,再揚長避短,則事半功倍,提高辦事效率。
所以,人人都可以進行自我谘詢,對於那些不善交際的下崗女工來說,自我谘詢是一種好方法,不限時間、地點,隨時可采用。
針對下崗女工的特殊心理,心理學家製定了一係列的心理谘詢自測表。表中所列各項目,都是心理障礙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經過科學編排,具有合理性和實用性。如果測試者抱著真試的願望,按表中要求作出客觀判斷,就會得出結論,以確定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你有抑鬱症嗎?
一九六五年,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根據臨床經驗,編製了一份“抑鬱自測量表”,用以測量抑鬱症患者的心理狀況,作為醫學數據。
抑鬱症是現代社會的流行病,據美國醫學部門調查,百分之六十的美國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現代工業社會的。陝節奏生活,容易使人們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加大,由於競爭的殘酷而心情抑鬱。
下崗女工由於受到挫折,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容易產生消極情緒,並伴有厭惡、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緒體驗。表現為隋緒低落、思維遲緩、鬱鬱寡歡、喪失興趣,對生活缺乏信心,體驗不到快樂,食欲減退,失眠等。有些下崗女工神態倦怠疲乏,表情冷漠、性格內向孤僻、多疑,不愛交際;這是在生活中遭到意外打擊的表現。
究竟抑鬱到何種程度?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可依據下表進行自測。
抑鬱自測表
┏━━━━━━━━━━━━━━━━━━━━┳━━┳━━┳━━━┳━━━━┓
┃ ┃很 ┃有 ┃大部 ┃ 絕大 ┃
┃ 評定項目 ┃少 ┃時 ┃分時 ┃ 多數 ┃
┃ ┃有 ┃有 ┃間有 ┃時間有 ┃
┣━━━━━━━━━━━━━━━━━━━━╋━━╋━━╋━━━╋━━━━┫
┃15、我比平常容易激動 ┃l ┃ 2 ┃ 3 ┃ 4 ┃
┣━━━━━━━━━━━━━━━━━━━━╋━━╋━━╋━━━╋━━━━┫
┃ 16、我覺得作出決定是容易的 ┃4 ┃ 3 ┃ 2 ┃ 1 ┃
┣━━━━━━━━━━━━━━━━━━━━╋━━╋━━╋━━━╋━━━━┫
┃ 17、我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4 ┃ 3 ┃ 2 ┃ 1 ┃
┣━━━━━━━━━━━━━━━━━━━━╋━━╋━━╋━━━╋━━━━┫
┃ 18、我的生活過得很有意思 ┃4 ┃ 3 ┃ 2 ┃ 1 ┃
┣━━━━━━━━━━━━━━━━━━━━╋━━╋━━╋━━━╋━━━━┫
┃ 19、我認為如果我死了別人會生活得好些 ┃l ┃ 2 ┃ 3 ┃ 4 ┃
┣━━━━━━━━━━━━━━━━━━━━╋━━╋━━╋━━━╋━━━━┫
┃ 20、平常感興趣的事我仍然照樣感興趣 ┃4 ┃ 3 ┃ 2 ┃ l ┃
┗━━━━━━━━━━━━━━━━━━━━┻━━┻━━┻━━━┻━━━━┛
說明:
評定時間為過去一周內。
把每個項目用“√”在後麵四欄裏選擇一欄。
把各題得分相加為總分,總分再乘以1. 25,經四舍五人,取整數,即得到T分。
抑鬱症的臨界值為T分:50。若分值越高,抑鬱症傾向越明顯。
如果自測後,T分超過50,則肯定是抑鬱症,應找醫生治療。
如果自測後,T分在45-50之間,則應進行心理谘詢,降低T分。
你焦慮嗎?
焦慮是個人主觀預料將會有某種不良後果產生或模糊的威脅出現時的一種不安情緒,並伴有憂慮、煩惱、害怕、緊張等表現。焦慮不算是病,但對心理造成影響。焦慮者表現出煩躁不安、坐臥不寧、思維受阻、行為不靈活、動作遲緩、身體不適、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現象。嚴重的焦慮能使人失去一切情趣和希望,導致心理疾病。
下崗女工由於失去了主要的收入,產生不安全感,常常為生計前途而焦慮,危及身心健康。為了解自己的焦慮程度,可使用焦慮自測表。焦慮自測表
┏━━━━━━━━━━━━━━━━━━━━━┳━━┳━━┳━━━┳━━━━┓
┃ ┃很 ┃有 ┃大部 ┃ 絕大 ┃
┃ 評定項目 ┃少 ┃時 ┃分時 ┃ 多數 ┃
┃ ┃有 ┃有 ┃間有 ┃時間有 ┃
┣━━━━━━━━━━━━━━━━━━━━━╋━━╋━━╋━━━╋━━━━┫
┃1、我感到比往常更加神經過敏和焦慮 ┃1 ┃ 2 ┃ 3 ┃ 4 ┃
┣━━━━━━━━━━━━━━━━━━━━━╋━━╋━━╋━━━╋━━━━┫
┃ 2、我無緣無故感到耽心 ┃l ┃ 2 ┃ 3 ┃ 4 ┃
┣━━━━━━━━━━━━━━━━━━━━━╋━━╋━━╋━━━╋━━━━┫
┃ 3、容易心煩意亂或感到恐慌 ┃1 ┃ 2 ┃ 3 ┃ 4 ┃
┣━━━━━━━━━━━━━━━━━━━━━╋━━╋━━╋━━━╋━━━━┫
┃ 4、我感到我的身體好象被分成幾塊,支離破 ┃1 ┃ 2 ┃ 3 ┃ 4 ┃
┃碎 ┃ ┃ ┃ ┃ ┃
┣━━━━━━━━━━━━━━━━━━━━━╋━━╋━━╋━━━╋━━━━┫
┃ 5、我感到事事都很順利,不會有倒黴的事情 ┃4 ┃ 3 ┃ 2 ┃ 1 ┃
┃發生 ┃ ┃ ┃ ┃ ┃
┣━━━━━━━━━━━━━━━━━━━━━╋━━╋━━╋━━━╋━━━━┫
┃ 6、我的四肢抖動和震顫 ┃1 ┃ 2 ┃ 3 ┃ 4 ┃
┣━━━━━━━━━━━━━━━━━━━━━╋━━╋━━╋━━━╋━━━━┫
┃ 7、我因頭痛、頸痛和背痛而煩惱 ┃1 ┃ 2 ┃ 3 ┃ 4 ┃
┣━━━━━━━━━━━━━━━━━━━━━╋━━╋━━╋━━━╋━━━━┫
┃ 8、我感到無力而且容易疲勞 ┃1 ┃ 2 ┃ 3 ┃ 4 ┃
┣━━━━━━━━━━━━━━━━━━━━━╋━━╋━━╋━━━╋━━━━┫
┃ 9、我感到很平靜,能安靜坐下來 ┃4 ┃ 3 ┃ 2 ┃ l ┃
┣━━━━━━━━━━━━━━━━━━━━━╋━━╋━━╋━━━╋━━━━┫
┃ 10、我感到我的心跳較快 ┃1 ┃ 2 ┃ 3 ┃ 4 ┃
┣━━━━━━━━━━━━━━━━━━━━━╋━━╋━━╋━━━╋━━━━┫
┃ 11、我因陣陣的眩暈而不舒服 ┃l ┃ 2 ┃ 3 ┃ 4 ┃
┣━━━━━━━━━━━━━━━━━━━━━╋━━╋━━╋━━━╋━━━━┫
┃ 12、我有陣陣要昏倒的感覺 ┃l ┃ 2 ┃ 3 ┃ 4 ┃
┣━━━━━━━━━━━━━━━━━━━━━╋━━╋━━╋━━━╋━━━━┫
┃ 13、我呼吸時進氣和出氣都不費力 ┃4 ┃ 3 ┃ 2 ┃ l ┃
┣━━━━━━━━━━━━━━━━━━━━━╋━━╋━━╋━━━╋━━━━┫
┃ 14、我的手指和腳趾感到麻木和刺痛 ┃1 ┃ 2 ┃ 3 ┃ 4 ┃
┣━━━━━━━━━━━━━━━━━━━━━╋━━╋━━╋━━━╋━━━━┫
┃ 15、我因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惱 ┃1 ┃ 2 ┃ 3 ┃ 4 ┃
┣━━━━━━━━━━━━━━━━━━━━━╋━━╋━━╋━━━╋━━━━┫
┃ 16、我必須時常排尿 ┃l ┃ 2 ┃ 3 ┃ 4 ┃
┣━━━━━━━━━━━━━━━━━━━━━╋━━╋━━╋━━━╋━━━━┫
┃ 17、我的手總是溫暖而幹燥 ┃4 ┃ 3 ┃ 2 ┃ l ┃
┣━━━━━━━━━━━━━━━━━━━━━╋━━╋━━╋━━━╋━━━━┫
┃ 18、我覺得臉發紅發燒 ┃l ┃ 2 ┃ 3 ┃ 4 ┃
┣━━━━━━━━━━━━━━━━━━━━━╋━━╋━━╋━━━╋━━━━┫
┃ 19、我容易入睡,晚上休息很好 ┃4 ┃ 3 ┃ 2 ┃ l ┃
┣━━━━━━━━━━━━━━━━━━━━━╋━━╋━━╋━━━╋━━━━┫
┃ 20、我做惡夢 ┃1 ┃ 2 ┃ 3 ┃ 4 ┃
┗━━━━━━━━━━━━━━━━━━━━━┻━━┻━━┻━━━┻━━━━┛
總分:
T分:
說明:
評定時間為過去一周內。
每個項目選後麵一欄打“\/”。
統計總分,並乘以1.25,四舍五入後取整數,即為T分。
焦慮臨界值為T分50,分值越高,焦慮越明顯。
如果T分超過50,則容易引起心理疾病,應找心理醫生診治。T分45分以下為正常。
你感到孤獨嗎?
孤獨感是一種不健康的情緒,表現為少言寡歡,孤獨沉默,憂愁鬱悶,精神萎靡,生活無味,倦怠無力。
下崗女工失去原來的群體生活,又未能介入新的集體,終日悶在家中,容易產生孤獨感。有的下崗女工性格內向,小時候有過較長時間的不愉快經曆,原本就有孤僻傾向。經曆下崗變故後,加劇了孤獨情緒,不願見到原來的同事,不喜歡交際,性格古怪孤僻。長期下去,必然形成自卑心理,容易患精神疾病。
孤獨感表現明顯,易被人察覺。但有的家庭氣氛和諧,夫妻關係較密切,孤獨感很隱蔽,常常在夜深入靜時才有所表現。孤獨畢竟是不健康的心理現象,使用孤獨自測表,可以知道自己的孤獨感屬於哪類。孤獨自測表
┏━━━━━━━━━━━━━━━━━━━━━┳━━┳━━┳━━┳━━┓
┃ ┃偶 ┃有 ┃經 ┃通 ┃
┃ ┃爾 ┃時 ┃常 ┃常 ┃
┃ 評定項目 ┃ ┃ ┃ ┃ ┃
┃ ┃如 ┃如 ┃如 ┃如 ┃
┃ ┃此 ┃此 ┃此 ┃此 ┃
┣━━━━━━━━━━━━━━━━━━━━━╋━━╋━━╋━━╋━━┫
┃1、我沒有摯友 ┃1 ┃ 2 ┃ 3 ┃ 4 ┃
┣━━━━━━━━━━━━━━━━━━━━━╋━━╋━━╋━━╋━━┫
┃ 2、跟別人一道時,人家想占我便宜 ┃1 ┃ 2 ┃ 3 ┃ 4 ┃
┣━━━━━━━━━━━━━━━━━━━━━╋━━╋━━╋━━╋━━┫
┃ 3、我沒有伴侶 ┃1 ┃ 2 ┃ 3 ┃ 4 ┃
┣━━━━━━━━━━━━━━━━━━━━━╋━━╋━━╋━━╋━━┫
┃ 4、我不願因自己的困難而讓別人感到有負擔 ┃1 ┃ 2 ┃ 3 ┃ 4 ┃
┣━━━━━━━━━━━━━━━━━━━━━╋━━╋━━╋━━╋━━┫
┃ 5、在我的生活中沒有人依賴我 ┃1 ┃ 2 ┃ 3 ┃ 4 ┃
┣━━━━━━━━━━━━━━━━━━━━━╋━━╋━━╋━━╋━━┫
┃ 6、任何人都跟我不交心 ┃l ┃ 2 ┃ 3 ┃ 4 ┃
┣━━━━━━━━━━━━━━━━━━━━━╋━━╋━━╋━━╋━━┫
┃ 7、生活中沒有人想了解我 ┃1 ┃ 2 ┃ 3 ┃ 4 ┃
┣━━━━━━━━━━━━━━━━━━━━━╋━━╋━━╋━━╋━━┫
┃ 8、生活中沒有人願意受到我的連累 ┃1 ┃ 2 ┃ 3 ┃ 4 ┃
┣━━━━━━━━━━━━━━━━━━━━━╋━━╋━━╋━━╋━━┫
┃ 9、我有許多時間獨自呆著 ┃1 ┃ 2 ┃ 3 ┃ 4 ┃
┣━━━━━━━━━━━━━━━━━━━━━╋━━╋━━╋━━╋━━┫
┃ 10、我未加入任何社團或組織 ┃l ┃ 2 ┃ 3 ┃ 4 ┃
┣━━━━━━━━━━━━━━━━━━━━━╋━━╋━━╋━━╋━━┫
┃ 11、我今天跟任何人都未說話 ┃1 ┃ 2 ┃ 3 ┃ 4 ┃
┣━━━━━━━━━━━━━━━━━━━━━╋━━╋━━╋━━╋━━┫
┃ 12、我跟周圍的人沒有共同話題可談 ┃1 ┃ 2 ┃ 3 ┃ 4 ┃
┣━━━━━━━━━━━━━━━━━━━━━╋━━╋━━╋━━╋━━┫
┃ 13、與別人相處時我並不更多地坦露自己 ┃1 ┃ 2 ┃ 3 ┃ 4 ┃
┣━━━━━━━━━━━━━━━━━━━━━╋━━╋━━╋━━╋━━┫
┃ 14、我不冒社交之險 ┃l ┃ 2 ┃ 3 ┃ 4 ┃
┣━━━━━━━━━━━━━━━━━━━━━╋━━╋━━╋━━╋━━┫
┃ 15、我覺得不被人理解 ┃l ┃ 2 ┃ 3 ┃ 4 ┃
┣━━━━━━━━━━━━━━━━━━━━━╋━━╋━━╋━━╋━━┫
┃ 16、我覺得求別人並不安全 ┃1 ┃ 2 ┃ 3 ┃ 4 ┃
┣━━━━━━━━━━━━━━━━━━━━━╋━━╋━━╋━━╋━━┫
┃ 17、我感到孤獨 ┃1 ┃ 2 ┃ 3 ┃ 4 ┃
┣━━━━━━━━━━━━━━━━━━━━━╋━━╋━━╋━━╋━━┫
┃ 18、我害怕相信別人 ┃1 ┃ 2 ┃ 3 ┃ 4 ┃
┣━━━━━━━━━━━━━━━━━━━━━╋━━╋━━╋━━╋━━┫
┃ 19、我覺得與別人無話可說 ┃l ┃ 2 ┃ 3 ┃ 4 ┃
┣━━━━━━━━━━━━━━━━━━━━━╋━━╋━━╋━━╋━━┫
┃ 20、人們不覺得我有趣 ┃l ┃ 2 ┃ 3 ┃ 4 ┃
┗━━━━━━━━━━━━━━━━━━━━━┻━━┻━━┻━━┻━━┛
說明:每個項目選後麵一欄打“\/”。累計總分即為自測分。總分:16分以下,說明無孤獨。16-22分表示一般孤獨23-33分表示孤獨嚴重34-50分表示達到病態孤獨總分在50分以上者。
你有精神病嗎?
幾乎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異口同聲,否認自己有精神病。精神病人越是舉出種種理由否認自己的病情,便愈顯得可笑徒勞,這是精神病患者的共同特點。
相反,未患精神病或患有輕度精神病的人,卻大多能正視自己的精神狀況,願意了解自己的實際程度。
下崗女工中,確有個別人因承受不住心理刺激而導致精神分裂症。相當部分的下崗女工心理不健康,有的患輕微精神病,如歇斯底裏症、強迫症.妄想症、偏執狂等。事實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正常人都可能有某種程度的精神病症,如間歇性精神病、神經質等。
需要指出的是:神經病和精神病完全是兩碼事。神經病是神經係統受損而出現的病理現象,如顛癇、截癱、偏癱、中風等。精神病則指心理失常,身體並無損害。人們常戲罵有些舉止出洛的人為“神經病”,顯然把兩者混為一談。
下崗女工的心理負擔若過重,則有造成精神病的可能。如果能及早發現心理異常,及時求醫,則可避免病情惡化。
精神病在發病之初,不易被人察覺,待到病情加重,症狀明顯時,便不容易根治。因此,有意識地自測心理狀況,可以預防
?50.1、頭腦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盤旋2、感到別人能控製你的思想3、責怪別人製造麻煩4、忘、記性大5、擔心自己的衣飾整齊及儀態的端正6、聽到旁人聽不到的聲音7、感到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8、感到難以完成任務9、旁人能知道你的私下想法10、做事必須做得很慢,以保證正確11、感到有人在監視你、談論你12、做事必須反複檢查13、難以作出決定14、腦子變空了15、不能集中注意力16、有一些不屬於你自己的想法17、必須反複洗手,點數目或觸摸某些 東西18、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想法或念頭19、別人對你的成績沒有作出恰當的評
價從無輕度中度偏重嚴重20測試項目21即使和別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單22、感到別人想占你的便宜23、為一些有關性的想法而苦惱24、你認為應該因為自己的過錯而受到 懲罰25、感到自己的身體有嚴重問題26、從未感到和其他人
說明:
1、在你認為的口中打“\/”。
2、各項得分相加得出總分。
3、總分50分以下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精神病;60-70分為中度精神病,應求助心理治療。
注意:此表隻適合具有自我判斷能力的人使用,兒童和精神病患者無自我判斷能力,使用此表無效。
2.2心理谘詢方式
自我測試的方式幾乎適用於任何人,其準確性較差,如果下崗女工的心理障礙較嚴重,最好能直接向谘詢者求助,進行心理谘詢。
由於心理谘詢涉及到個人的情感隱私,是屬於微妙的情感
交流過程。有心理障礙的下崗女工較封閉內向,與谘詢者很難產生信任感。因此,為方便下崗女工進行心理谘詢,各地谘詢部門根據具體情況,開設多種方式的心理谘詢業務,適合不同心理的下崗女工。
書信心理谘詢
日常生活中,利用通信方式交筆友的現象比較普遍,在大、扣學生中尤其流行。交友雙方可不必相識、不必見麵,通過信件交流感情,談論一些共同感興趣的問題。
由於現代社會信息交流頻繁,交筆友反映出入際關係可以跨地區、跨範圍發展,不必受地區條件限製、拓寬了交際空間。交友雙方隻談友誼,並不涉及個性、相貌、性別等因素,特別適合相距遙遠的人們。
書信心理谘詢利用通信交友方式,谘詢者和求助者建立通信關係,在信中解答求助者的疑問,交流思想。這對於某些不願暴露身份、或居住較遠的下崗女工較為適合。
書信心理谘詢的主持者根據求助者的來信要求,編製心理谘詢的專用病史提綱,建立求助者病況檔案,然後向求助者寄送有關心理狀況的自測表格,讓求助者按要求填寫後寄回,進行信息反饋。 這種方式類似於自我谘詢,求助者不會有任何顧慮,可以在紙上放開思想,大膽傾訴自我感覺,力求提供完整全麵的心理狀兄,便於谘詢者作出準確的判斷。谘詢者了解求助者的病情信息後,可以同求助者建立長期通信聯係,彼此增加信任感,有助於心理疏導。
如果谘詢者發現求助者確有病態心理,還可以視具體情況,提議求助者到附近心理門診或約定直接見麵谘詢,節約了時間和費用。
某煉油廠下崗女工方某,下崗後精神沉鬱,家庭矛盾加劇,情緒極差,幾次欲自殺,都被家人製止。某日,方某偶然見到某雜誌上刊登的天津心理門診醫生張大夫的文章,內容談及下崗女工心理谘詢現象。方某試著給張大夫寫了一封快信,談到自己的心情狀況,尋求解答。
一周後,張大夫果然回信,詳細分析了方某心理障礙的發生機理、治療方式,並附有幾張自我測試表。
方某如遇救星,照張大夫囑咐,進行自我治療,並且把測試情況反饋給張大夫。張大夫又來信進行心理指導,並寄來幾篇京、津地區下崗女工再就業的報道和文章,使方某深受鼓舞。不久,方某完全擺脫下崗的心理陰影,在市區開辦一家報刊投送站,自任站長。生意較好,月收入超過在崗時的收入,雇有幾個送報員,有當老板的感覺。
電話心理谘詢
同書信心理谘詢相類似,電話心理谘詢也是相距較遠的心理谘詢方式,其優點與書信相同,區別在於,書信較慢,而電話傳輸信息及時,能立刻對求助者提供谘詢服務。並且,谘詢者以其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巧妙的語言藝術,容易讓求助者產生信任感,進行更多的思想交流。
在發達國家,由於電腦互聯網的普及,電腦愛好者可利用互聯網交友、求醫,十分便捷,把電話形式提高到電腦通訊,無疑是更好的方法。據報載,電視電話已麵世,加強人們的通訊效果。
在我國,利用電話進行人際交往十分普遍,電台、電視台設立熱線電話,主持人同觀眾直接談心,已司空見慣。電話心理谘詢與熱線電話相類似,隻要求助者有電話,知道谘詢者的電話號碼,隨時都可以通話求助。
電話心理谘詢的優勢顯而易見,求助者的心情、思想狀況、精神麵貌,可以通過電話及時、快捷地傳輸給谘詢者;而谘詢者則根據對方的語氣、聲音作出判斷,有針對性地進行谘詢,其效果不亞於門診谘詢。例:
四川成都《成都商報》1998年3月14日第一版報道了這樣一個事實:
成都八一傳呼台傳呼小姐蔣某在替用戶接轉傳呼時,發現有個傳呼用戶要求傳呼一句話:永別了,來世再見。
蔣小姐熟悉傳呼業務,敏感地發覺用戶有輕生念頭。於是立刻同用戶聊天,了解到用戶是一位到成都工作的白領女職員,因與單位主管發生糾紛,遭到解聘。她想不通,一氣之下準備自殺,並通過傳呼台,向自己的戀人留下中文遺言。
蔣小姐征得台裏同意,用專線與那位下崗職員談心,從人生價值,理想追求、社會現狀一直到心理障礙、心理病況等等,海闊天空,隨意漫談。蔣小姐大學畢業,懂得心理知識,娓娓話語,如春風化雨,漸漸說動對方,打消了自殺念頭。
兩人從此成了好朋友,常常通話。
這件事帶有一定的偶然性,自殺者原本並不打算尋求心理谘詢,而蔣小姐也非專業谘詢人員。但高度的責任感和愛心促使她超越工作權限,主動承擔了心理谘詢的任務,挽救了一條年輕的生命。
由此可見,電話心理谘詢在當代社會中必不可少,起到重要作用。
專欄心理谘詢
當代社會是信息時代,各種報刊、雜誌、版報以及出版物大量出現,人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
目前,針對城市下崗現象,許多出版物都先後開辟了心理谘詢專欄,解答下崗人員的心理問題。
下崗女工可通過公開的媒介,閱讀心理谘詢方麵的內容,進行自我評價,找準原因,減緩心理壓力。
專欄心理谘詢大都回答普遍發生的心理問題,缺乏針對性。對個別特殊心理則很難解決,隻具有心理科學知識的普及作用。下崗女工多看心理谘詢專欄,可增加知識,擴大視野,開闊胸襟。並且,此類專欄往往刊有心理門診和心理谘詢的電話號碼、聯係方法,方便個人進一步谘詢。
家庭心理谘詢
家庭成員和求助者關係密切,容易溝通,若有親人參與心理谘詢,其效果更佳。在發達國家,家庭心理谘詢的方式受到人們普遍歡迎。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調查,美國社會裏超過百分之七十五的人接受過心理谘詢,而選擇家庭小理谘詢的人占其中百分之六十八。 不少美國人把心理谘詢同法律谘詢看得同樣重要,許多美國家庭在聘請律師作常年法律顧問時,也聘請心理醫生作常年服務。心理醫生成為家庭的“準成員”,更能了解求助者的情況,谘詢效果更佳。 在我國,家庭心理谘詢尚屬新事物,由於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醜不可外揚。”有些人不願讓人知道家庭成員中有心理障得問題,怕被別人嘲笑。我國素來家庭封閉的內聚力也妨礙了家庭心理谘詢業務的開展。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心理谘詢的方式會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有些采取家庭心理谘詢的求助者,效果十分理想。 遼寧省某廠下崗女工黃某,下崗後神情恍惚、飯食大減,說話無邏輯性,思維產生混亂。家人多次勸她到精神病醫院門診,句被黃某拒絕,並以自殺威脅。 黃的大女兒在錦州師範學院心理係讀書,知道母親的病症,請求係裏的教授、心理專家趙老師到家給母親看病。 趙老師以班主任身份,佯作家訪,到黃某家與其大女兒交炎,漸漸地,黃某也參加進來。趙老師同黃某談經濟狀況、下崗見象,甚合黃某心思,談話開始熱烈,並轉而成了趙老師和黃某內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