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河古鎮的粉牆青瓦木樓窄巷之中,至今仍流傳著比茶(也說鬥茶)這一古老的習俗。
據說,比茶的習俗由來已久。那時的西河街上多是富戶和商號,十分熱鬧。早晨,許多老人早早起床,捧一壺青弋江中流之水泡好的茶,籠於長袖內,或抱於胸前,或別於背後,在微露的晨曦中,踏著青石街道悠閑地踱著,好不逍遙。
涼風習習,東方欲曉,街道還顯得清閑而寂靜。兩位老人迎麵相遇時,一言未發,都不約而同地將茶伸到對方麵前比試。若一方認輸,雙方相視一笑,將壺藏於袖中擦身而過,各自踱去;若雙方均不認輸,都會毫不猶豫地將各自的茶遞給對方,讓對方品嚐這珍貴的第一口茶。這第一口茶十分講究,即使是自己的發妻、愛子喝了,他也不高興,甚至連茶壺都會摔碎,因為這預示著一天不吉利。但比茶時卻是例外,因既要顯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同對方分出高下,若還不分上下,則去請別的茶客品嚐,鑒別高下。比輸的一方不甘認輸,自會找人購買茶葉,選一個早晨再去比;比贏的一方也不敢懈怠,仍會遍尋名茶,以立於不敗之地。
比茶作為一種古老的風俗能流傳至今,與西河古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曆史是分不開的。西河距今有 600多年的曆史了,它地處蕪湖、宣城、南陵三縣交界,青弋江西岸,瀕臨資福河,水路交通便利,是皖南物資進出的集散地,而皖南又盛產茶葉,西河便得以街市繁華、市場繁榮,人們習慣上也稱西河為“茶庵”。老街房屋店鋪依圩堤而建於兩側,因圩堤年年加高,以至於街麵漸高於兩側民居 1.5米左右,每當洪水來臨,外河民房多浸入水中,頗有些湘西吊腳樓的風格。1986年 10月,我第一次走進西河街道時,街麵依然店鋪林立,人聲鼎沸,各類小商品琳琅滿目。徜徉其間,聽八麵佛的傳說,看一線天的夜色,品西河小刀麵、豬八戒踢皮球等特色風味小吃,嚐青弋江鮮美的魚蝦,觀碼頭婦女集體浣衣的壯美晨景……為了辨別西河茶客們到底是否真用青弋江中流之水泡茶,我曾淩晨 4點起床前去觀察,卻意外聽說西河老人鬥茶的逸事,寫成《西河比茶》並在《新民晚報》副刊發表。從此,西河比茶的習俗也引起了許多文人墨客和新聞媒體的關注,蕪湖縣還專門為其拍攝了一部反映古鎮風土人情、江南水鄉韻味的 MV——《月上西河》,西河也因大家的普遍關注和廣泛傳揚而聞名遐邇……
許多年後,在明媚的晨光中,依然可以看到老人們精神矍鑠地手捧香茗,徜徉於充滿濃鬱風土人情的美麗小鎮上,品嚐、比試著香茗,也如同品嚐、炫耀著他們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