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血紅岩畫(2)(2 / 3)

“憑這個就能斷定這幾艘船是那支消失的大明艦隊?”葉蓮娜反問道。

“不,當然不能僅靠這兩點,我還有更直接的證據,就是這幾艘大帆船的樣式。你們仔細看,這幾艘大帆船都是中國式大帆船,雖然岩畫的線條很簡單粗糙,但是仍然可以看出這幾艘大帆船不是印度式樣的,也不是阿拉伯式樣的,更不是歐洲式樣的,而是最典型的中國式帆船。”

“哦?怎麼看出來?”韓江問道。

“橫桁!”唐風從嘴裏冒出了兩個奇怪的發音。

“橫桁?”大家都沒聽明白。

“對!中國式帆船與西方帆船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國式帆船沒有橫桁,橫桁是什麼呢?你們看西方的電影就應該看到,西方的帆船桅杆上都有一根橫的與桅杆呈九十度角的粗圓木,這根橫著的圓木就是橫桁,水手們經常要爬到橫桁上瞭望,收起風帆,放下風帆,而中國式帆船沒有這樣的橫桁,水手們也就少了爬上爬下之苦。”

唐風這麼一解釋,大家將目光都集中在了幾艘船的桅杆上,唐風繼續解釋道:“正因為這個橫桁,造成了中國式帆船和西方是帆船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這兩條道路不但深深地影響了東西方航海事業的發展,甚至影響了整個曆史進程,造成後來幾百年的世界格局。”

“什麼?這麼一根木棍子,會影響整個世界格局,曆史進程?”韓江驚道,眾人也困惑不解。

唐風看看大家,輕輕歎了口氣,緩緩說道:“原來我也不能理解這點,要說這個問題還是李楚材老師給我解釋的,他的專業就是研究東西方的交通貿易史,對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很有研究,一根橫著的木棍怎麼就能改變世界格局,曆史進程呢?這個也隻有像李楚材這樣專業的學者才能明白,他當年是這樣給我們解釋的:因為中國式帆船和西方式帆船在這點上的最大不同,造成東西方帆船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中國式帆船沒有使用橫桁,屬於硬帆,所謂硬帆就是用竹子或木條作為支骨製成的風帆,中式硬帆屬於縱帆類帆船,這樣的好處是受風效率高,可以很容易地轉動桅杆,調節風向,在順風和側風的情況下都能使用,操作起來非常簡單,在突發的惡劣海況下,可以快速放下風帆,對帆的要求低,即便帆破了,也不影響航行,水手也少了爬上爬下的危險。

但也正因為中國式帆船沒有使用橫桁,大大阻礙了後來中國航海技術的發展,與中國式帆船相對應的是西方式帆船,西方式帆船采用了橫桁這一設計,屬於軟帆類帆船,橫桁的運用使西方式帆船可以支撐麵積更大的風帆,在帆船時代,風帆越大,意味著帆船可以獲得更充足的風力,加快帆船的速度,一艘千餘噸的西方式帆船,它的主帆往往有數個籃球場那麼大。雖然西方軟帆類帆船也有種種缺點,比如不夠靈活,船員爬上爬下很危險,受風效率低,高大的桅杆容易被大風折斷,但是因為使用橫桁掛起更大的風帆就抵消了這些不足,所謂‘一俊遮百醜’。”

“我明白了!”林玉已經聽明白了唐風的意思,“正因為橫桁的使用,是西方式帆船獲得了更強大的動力,更高的航速,於是,西方人越走越遠,促成了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這樣的地理大發現!”

“不錯,就是這樣,所以我說橫桁的使用深深影響了後來航海事業的發展,也影響了世界的格局,曆史的進程,大家都知道鄭和下西洋時建造了宏偉的寶船,這一直是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事。可李楚材老師曾經告訴我,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雖然很了不起,但因為中國式帆船沒有采用橫桁,鄭和的寶船已經是中國式帆船發展的極限,這也造成後來中國的航海事業難以為繼的一個重要技術原因,從此之後,中國人再也沒有建造過比鄭和寶船更大的帆船。”

唐風的觀點讓所有人,包括吉米和雷納德都很意外,韓江搖著頭,“想不到還有這麼一說,不是說中國後來航海事業沒有繼續發展是因為明朝清朝采取閉關鎖國的政策嗎?”

唐風笑笑,“看來你現在確實看了不少書。不錯,鄭和下西洋後,中國的航海事業戛然而止,曾令許多中外學者不解,這麼多年來,大多數學者一直從政治原因,經濟原因,甚至民族性格去尋找答案,閉關鎖國,小農經濟,沒有海洋意識,缺乏冒險精神,這些都是導致中國航海事業戛然而止的重要原因,但李楚材老師的研究視角卻並僅僅局限於此,這也是我敬佩李老師的原因,他研究視角的寬廣讓我十分敬佩,很少有學者從技術原因去分析中國航海事業為何戛然而止這個宏大的曆史命題,但是李楚材老師卻想到了。”

“李楚材……”韓江嘴裏小聲念著李楚材的名字,“或許隻有他可以給我們解開更多的曆史之謎。”韓江的話讓唐風愣了一下,但是隨即韓江拍了拍唐風,“不過現在他不在,就隻有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