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力量是無窮的,她就像馬韁一樣,無形地牽引著你,始終朝著既定的方向前行。就說自己吧,從小學迷念上寫作開始,一直堅持跋涉在這條道路上。不過,我也是有節製的人,懂得事情的輕重緩急,當工作繁重的時候,我會放下擔子,使自己輕裝前行。當工作輕鬆下來,我又會抓住一切時機,繼續追逐著自己的文學夢想。
《青春頌歌》報告文學集的誕生就是如此,因為當時我在組織科負責,每年都要評選表彰優秀共產黨員,我借給被評上的同誌準備先進事跡材料,稍稍地存有那麼一點點小私心,在安排工作中有意識地選擇了事跡比較感人的同誌,親自深入到其所在單位,找領導找同事座談,與采訪對象促膝交流,從細枝末節去了解他的事跡,回來後就加班加點地撰寫。可以說,在組織部期間,我是沒有節假日概念的,因為即使到了周末,很多時候手頭上都有材料,有些是工作需要加班的,有些是幫助領導完成的,還有些是自己需要落實的,也就是這種勤奮的勁頭,我撰寫的人物通訊、報告文學常在國家、省市級報刊上發表,采寫的人物覆蓋了全市各個領域,既有鄉村普通農民,也有村社基層幹部;既有鄉鎮普通公務員,也有鄉鎮黨政領導;既有山村小學教師,也有中小學校長;既有縣級領導幹部,也有普通的機關幹部;既有白衣天使,也有醫院院長;既有創業成功的青年,也有企業領軍人物……那個時候,我成為了各行各業優秀人物的聯絡員,很多人都被我拿到報刊上去展示了一番,以至於我走到哪裏,那兒就有我熟悉的朋友,到處彌漫著熱情的氣氛。這是禮尚往來的結果,也是感恩情懷的彰顯。時至今日我都在心裏這樣想。所以,有了我日積月累的辛勞,也就有了我第一本專著《青春頌歌》的出版。
後來,新任部長來了,由於部長變動頻繁,導致幹部多年沒有交流,使部內老同誌逐漸增多。客觀上講,組織部享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當時市委正啟動人事調整,部長便叫我們先去聯係單位。中途,由於出去的人太多,部長感到青黃不接,便把我叫到辦公室,懇請我留下來幫助他帶下新同誌。於是,他將三個科室交給我管,時下工作人員達9人之多,我由此轉變了工作方式,從過去主要抓落實改為了將主要精力放在策劃、組織、部署、協調、督促上,加之組織工作多強調經驗總結,我便借此與理論思考相結合,創作出了專著《執政力》。再後來,考調到宣傳係統工作,轉行後的我,主要負責理論宣傳、社科普及申報等業務,工作任務相對輕鬆了不少,自己便立足崗位,發揮自我特長,堅持主動作為,開始就管理學進行思考,出版了專著《管理新思維》一書,在新華文軒發行得到讀者認可,並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青島理工大學等10餘所高校圖書館藏。
當我到了政協工作後,其境況如人們所料,再沒有過去那樣繁重的任務,空檔時間相對多了一些。於是,我沒有白白地浪費時間,而是充分利用了時間,先後撰寫出《限量民主論》、《民主的追問》和《讓父母做孩子飛翔的翅膀》等書籍,同時我將過去創作的散文、小說、隨筆進行整理,準備出版散文集《在組織部的歲月裏》和隨筆集《劉久鑫隨筆選》。想想這些收獲,當是自己用腳步丈量出來的,因為我始終沒有停止過前進的腳步。總之,無論什麼情況下,我的心都是活躍的,大腦都是充實的,腳步也從來沒曾放慢過,始終保持著勻速前進的姿態。這正如自己的生活感悟:其實人生猶如時間一樣,既不會因為推了一把就多走一步,也不會因為阻礙而停滯不前,一切都在照常運轉。
有時候,閑下心來,細細思量人生,感覺總有一股力量支撐著自己,因此心中始終充盈著幸福的收獲,同時更堅定了自己前行的信心,因為在我的價值判斷坐標裏,創作已經埋下了深深的根係,並始終在不停地吮吸著大地的養分。所以,我要繼續大膽向前走,永不停下快樂而輕盈的腳步!
郭子久。
2014年秋書於蓉城。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卻是不容易的。普希金講過,不論是多情的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麼都不能代替親密的友情。友誼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用寬容去護理。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唯有真誠對待朋友,你的友誼才會聚起來;唯有用熱情去擁抱,你的生活才會美起來。其他任何方式,無論是兩麵三刀還是金錢引誘,無論是原則交易還是危言嚇唬,你想得到盡可能多的意外之財,都是徒勞無益的,而且還會越陷越深,更無法獲得真正的友誼。客觀上講,友誼如一株生長緩慢的植物,需要正向的養分,而不是激素的刺激,且還需要慢慢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