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界鬼神故事 孟婆神
《閻王經》說,各類鬼魂在各殿依次受苦後,最後押解到第十殿交與轉輪王。此殿是專管投生的。凡發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在(同“飫”,飽足也)忘台下,灌迷飲湯,使忘前生之事”。這位孟婆把守著陰間最後一關,權力不小。孟婆的來曆如何呢?
據《玉曆至寶鈔·玉曆之緣起》詳載其事:孟婆神,生於前漢,幼讀儒書,壯誦佛經。凡有過去之事不思,未來之事不想,在世唯勸人戒殺吃素。年至81歲,鶴發童顏,終是處女。隻知自己姓孟,人故皆稱之曰“孟婆阿奶”。入山修真,直至後漢。世人有能知前世因者,妄認前生眷屬,好行智術,露泄陰機。是以上天敕命孟氏女為幽冥之神,造築醒忘一台,準選鬼吏使喚。將十殿擬定發往何地為人之鬼魂,用采取俗世藥物,合成似酒之湯,分為甘、苦、辛、酸、成五味。諸魂轉世,派飲此湯,使忘前生各事……如有習狡鬼魂,不肯飲吞此湯者,腳下現出鉤刀絆住,上經銅管剌喉,受痛灌吞。
這位專門給鬼魂喝“迷魂湯”(又稱孟婆茶)的孟婆,在民間影響不小,許多文人作品都談及這一典故。孟婆在陰間特蒙閻王恩準開的茶館,又叫“孟婆店”,孟婆店所在處當然叫“孟婆莊”了。清人沈起風(諧鐸)卷八《孟婆莊》講了個孟婆莊的故事:
葛生與歌伎蘭蕊之妹玉蕊相愛,後蘭蕊病死,葛生因貧不能娶玉蕊,遂以情死。閻王可憐葛生無辜,判令投生。葛生“至一處,牽蘿為棚,鋪石作幾。見男女數百輩,爭瓢奪杓,向爐頭就飲”。葛生口渴,也想就飲。忽然棚後出來一女子,一看,玉蕊的姐姐蘭蕊是也。蘭蕊問清緣由,乃悄聲對葛生道:“君不知耶?此孟婆莊也!渠為寇夫人上壽去,令妾暫司杯杓。君如稍沾餘瀝,便當迷失本來,返生無路。”後來,靠蘭蕊幫忙,指示歸路,葛生得以返回人間。這陰間與陽間的人情事理也是一樣的。
葛生靠了大姨子的“後門”,才免遭飲孟婆茶“迷失本來”之苦。
孟婆茶,又稱孟婆湯,而叫的最響的是“迷魂湯”。清人王有光在《吳下諺解·孟婆湯》中描繪了眾鬼魂被灌迷魂湯的情景:
人死去第一處是孟婆莊。諸役卒押從牆外經過,赴內案完結。生前功過,注入輪回冊內,轉世投胎,仍從此莊行過。
有老嫗留進,升階入室,皆朱欄石砌,畫棟雕粱,殊簾半捲,玉案中陳。嫗呼女孩,屏內步入三姝:孟薑、孟庸、孟戈,皆紅裙翠袖,妙常笄,金縷衣,低喚郎君,拂席令之坐。小鬟端茶,三妹纖指捧甌送至,手鐲丁丁然,香氣襲人,勢難袖手。才接碗便目眩神移,更加口幹舌燥,不覺一飲而盡。到底有渾泥一匙許,抬眼看時,嫗及三姝皆僵立骷髏,華層雕牆,多變成荒郊,生前事一切不能記憶。一驚墮地,即是懵懂小孩矣。
有意思的是,傳說有人碰巧沒喝上迷魂湯,投生後前世記憶猶新。清·趙吉士《寄園寄所寄》卷五載:宣府都指揮胡縉有妾,死後,八十裏外民產一女,生便言“我胡指揮二室也”……因呼之“前世娘”。女言幽冥間與世所傳無異,又言:“死者須飲迷魂湯,我方飲時,為一犬過,踣而失湯。遂不飲而過,是以記憶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