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遼國第一京(2 / 2)

王義豪的這套挖牆角的群眾路線,是卓有成效的,救命之恩還沒來的及報答,還有給衣服有給錢,如果能給這樣的老板打工,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所以這些打工仔把自覺的維護這些神人的利益,聽從指揮當成報答自己恩人的自覺行動。

第2天上午,王義豪安排好一切後,帶著這個很有規模的大商隊出發了。他把81式自動步槍全部裝在了一件大槍衣裏,看上去很個象背個包袱一樣掛在右肩上,刺刀插在自己的鹿皮靴的刀鞘內。自己扮做劉漢武的跟包,約行15、6公裏,越過了一個高崗,遠遠的看到了大遼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上京臨潢府。

王義豪用望遠鏡向大遼第一京都望去,上京整個臨潢府分南北兩城,北城內成略呈方形,中部偏北部有前方後圓的氈殿顯然是大遼皇上的內宮。整個北城北部地勢平坦,是一片氈帳區。在城東南設有和官衙、府第、廟宇和一些作坊區。整個北城有東西南北4座城門,由於在4個城門內均建有甕城,北城的西側城牆和北側城牆大約以15度角相連,西側城牆和南側城牆以大約30度角相連使整過的北城外側形成不規則的6角型。

與北城相鄰而建的是呈正方形的南城,也有4座城門。所不同的是北城的城牆高大,城的各角每設有用於防守和觀察用的樓櫓。而南城的城牆相對較低,城牆上沒有設置樓櫓。城牆外周圍的地勢開闊。上京城郭看上去象一個巨大的“日”字,矗立著一片綠色的草原之上。

據劉漢武介紹,北城為皇城,是皇族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南城是漢城是漢、渤海、回鶻等族和遼國從各地掠來的工匠居住的地方。

王義豪覺得自己所帶的這支隊伍有點太紮眼了,不能再向前走了,他命令虎賁和胡氏三兄弟,把這些車馬帶到道路的左前方的一塊窪地,在哪裏休息待命。自己和劉漢武以及劉漢武的二掌櫃張富貴等帶6個人趕著6輛鹿拉的氈車向臨潢府駛去。

到了上京城外,王義豪看到離城門5、600米的一家坐落在幾棵大樹間的四海客棧,他讓劉漢武帶著商隊先在這裏歇歇腳,預定了客房,晚上就在這裏休息。他自己沿著城牆外牆走了一圈,大致的觀察了一下上京周圍的情況。他發現上京這個大遼的“首都”,還是很有規模的,北麵的皇城的周長6、7公裏左右,城牆牆高3丈左右,北城的東門為東安門,與漢城相隔的為大順門,西門為乾德門,北門是拱辰門;南麵的漢城大一些,周長大約在20公裏左右,由於時間的關係,他沒有到南城的西側。

南北兩城的城牆均夯土版築,南城的城牆的牆高要比北城低1丈左右。

他詳細的了解了臨潢府的地形地物,回到四海客棧,帶著商隊來到上京南城的南門城門下。在城門下兩個身著皮胸甲,挎著彎刀遼國的士兵,他們對車隊簡單的盤問了一下,就放行了。

進城後正中有一條寬60來米的大道,大道的兩側有用木板覆蓋的排水溝。大街的兩側有對稱布置的街道,南北向的經路各三條,東西向的緯路各五條,路寬4~15米左右。在道路的兩邊是一些屬於前店後坊,前店後居模式的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手工作坊的商鋪,在這些商鋪的後麵,大部是漢族,渤海,回鶻等族居民居住區。在城內西南角的山坡上,還分布有密集的寺廟建築......

王義豪到這個時代,第一次上“大城市”他的的腦海中浮現出“清明上河圖”的畫麵。與之相比,上京臨潢府還要繁榮一些的。在一些主要的街道兩側商鋪林立,各種酒肆飯店的旗幡飄展,街上雖然談不上人流如雲相擁,倒也是人流不斷,十分熱鬧。

更精彩的故事在後麵,請各位書友給點力,推薦,收藏,打賞,隨便的來點啥!

欲看《飛豹出擊》的書友請點擊起點軍事頻道會員點擊榜,總排行榜。或http://168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