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不一樣的“尺”(1 / 2)

第40回不一樣的“尺”

二拐子在心裏默默的記著小王爺所講的1、2、3、4這些數字和那兩個象城門洞一樣的“愛木、愛木”。他感到,這些天國的數字要比自己所認識的壹、貳、叁、肆等數字要簡單的多的多,也好認的很多。就是這個長度單位,“愛木、愛木”說起來有些費勁。

最讓他感到驚異的是小王爺拿出的這把能從小盒子裏伸縮自如、薄如蟬翼的尺。真是太精巧奇妙了!這是用什麼鋼打造的、如何打造出來的呢?怎麼會這麼長而不折不斷,又如此光亮、韌性極好的鋼尺誰能做出來呢?絕非人所能及,非神莫屬。

他踏著跛步走到了自己的工具箱前,從中拿出了自己用“百煉精鋼”精心打造的一把1尺長,1寸寬,1分厚上麵刻10寸和100分刻度的鐵尺。這把尺是自己精心打造的,但和小王爺的尺比真是太粗糙,太簡陋了。而且長度單位也沒有小王爺尺上的“愛木、愛木”那麼精準。自己的尺的最小單位是分,而小王爺尺上是“愛木、愛木”,這一個“愛木、愛木”要比自己尺上的最小單位的分要小很多,越小越精確。但究竟小多少呢?這是二拐子最關心的。

二拐子把自己的尺遞給了王義豪問道:“小王爺我的這把尺上的分寸和你的那把尺的“愛木、愛木”是如何換算的呢?我的尺長是多少‘愛木、愛木’?”

王義豪接過了二拐子遞過來的這把古代的“鋼板尺”用卷尺量了量,大概是307毫米,很顯然這個時代的“尺”和自己所處後世的“尺”雖然叫法相同,但具體的單位長度是不同的。自己那個時代的1尺等於333.33......毫米,比二拐子的這把尺長了差不多26毫米。從二拐子的尺上看1尺=10寸,1寸=10分這和自己所在的後世叫法也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他的尺短,他的分、寸自然也跟著相應的短了。

盡管如此,王義豪還是對有些古代小說中所描寫某一些“大漢”時,動不動就是身高9尺、身高丈二感到有太誇張了,畢竟什麼時代身高超過2米的都是極少數。

王義豪把兩把尺疊放在一起,展現在二拐子的麵前說:“你的一尺是307毫米,也就是307個‘哎目哎目’。王義豪沒有再向下解釋寸和分,因為再解釋下去就牽扯了小數點,要想解釋清楚小數點就要講分數,這就不是一兩句話馬上就能讓這個連阿拉伯數字都不認識的人懂得的了。

他現在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普及推廣後世的度量衡標準和數學知識。他的原則就是二拐子知道就行,頂多以後做幾把以毫米為單位的尺,讓現在的工匠們使用就行了。

王義豪看二拐子已經大概的明白了三視圖,和自己圖紙上所標注的尺寸單位,於是他把那張用樺樹皮製作的施工圖交給了二拐子,並把卷尺也借給了二拐子。讓他按圖施工,在實踐中進一部的體會自己所畫的圖和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長度單位。並告訴二拐子,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隨時的問自己。

“小王爺,昨天那麼大的火,為什麼這幾棵樹隻燒焦了點皮,火沒有侵燒到樹幹裏麵呢”二拐子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王義豪看了看這幾棵大樹準備蓋房子時用做立柱,現在已被二拐子清理幹淨的樹幹,一麵用手比量一麵說:“風由北向南刮,風從山崖上刮過時,不會直接紮道山崖下,而是有一點的角度的。也就是說山崖底下窩風,對於已經清除了易燃的樹枝的粗大樹木主幹,在沒有足夠氧氣的情況下,它們不可能充分燃燒,所以這些樹幹僅是表皮上過了一下火,不會影響使用。

“小王爺何為氧氣?”

“什麼是氧氣。氧氣是空氣的組分之一,無色、無味。”行了,我可和你說不清,王義豪欲言又止,把自己到嘴邊的話憋了回去說:“這個問題我以後在和你講。形象點說,你打鐵時不斷的拉動風匣就是在增加氧氣的供應量使火燃燒的更旺。”

王義豪想這一大早起來一點活沒幹,光講課了,這不是扯蛋嗎,於是對二拐子,說:“好了,我們先幹活吧。”說完轉身去平整那個兩塊大石頭和山崖圍成的凹字型內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