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槿惠的一生始終與文字相伴,她不僅愛讀書,更喜歡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心路曆程。從她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痛苦與希望,也可以看到信念與力量。文字記錄著曾經發生在她身邊的點點滴滴,也同時在向我們講述著她對未來的人生憧憬,以及她決心帶領大韓民國再次走向繁榮的豪邁和雄心。
在樸槿惠遠離青瓦台的那段歲月,她踏出了文人的第一步,出版了集結她日常生活與思念的《傲視能出生在平凡家庭》,之後又發行了散文集《終究是一把,終究是一點》,還成為了文人協會的會員。她讀著多種不同領域的書籍,把好的句子抄下來以累積自己的修養,有時也會談一些自己對生活和現實世界的看法與認識,這些曾經寫下的文字至今依舊是她人生的指南針。
樸槿惠之所以能夠從文字中汲取力量,得益於青少年時期母親對她的教誨,使她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而這種習慣一直保持至今。這些用文字所記錄的心路曆程,展示了樸槿惠的脈脈溫情,也讓我們對她的真實心態和感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1989年11月29日:“我羨慕的是平凡的生活,即使過個平凡的日子仍有幸運和不幸相隨,可我還是羨慕平凡的日子。看到電視裏那些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日子,我心裏感到無比舒服。成就再大也難掌握心理的平衡,功績再突出也難擁有平凡的生活。風雨裏摸爬滾打,享受不到一天安逸的日子,看來這就是我的命。”
1990年10月7日:“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就是一場戲。就像演員在舞台上以精湛的演技扮演各自的角色一樣,在人生舞台上我們也在扮演各種角色。有的人扮演惡人的角色,有的人扮演替罪羊的角色。我們的人生就是認認真真地扮演這種角色的過程。”
1991年7月12日:“作為一個普通人,我最大的目標和心願就是修得最純潔、最閃亮的心靈並使之浸透到我的內心深處。如果沒有具備這個心靈,即使是支配世界的帝王也不值得羨慕。如果叫我在美麗心靈和榮華富貴當中選擇一個,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1992年5月22日:“我現在享受的這個平靜也是過去的長期思索所帶來的正能量產生的。盡管周邊環境的變化也是根本原因之一。這個世界最強大的是什麼?這個世界最脆弱的是什麼?這個世界既醜陋又美麗的又是什麼?是人類的心,也是我自己的心。”
從這些文字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樸槿惠內心的成長和性格成熟的過程,她從曾經一個嬌弱溫柔的女孩終於蛻變成了一位心如止水、充滿睿智的強大政治家。在生活的洗禮之中,用文字記錄生活絕不僅僅是一種愛好,它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當處於迷茫和失意的時候,一篇文字就可能為我們的生命注入新的力量,一支筆就可能讓我們對明天的生活激發出新的渴望。
很多女人在生活中早早就剩下了一具軀殼,記不起自己如何從歲月中走來,也不知道自己該走向何方。每天重複著同樣的生活,看似永無盡頭,恐怕唯有自己的子女才是支撐她活下去的唯一信念。至於希望和夢想,早已經在她的字典裏消失了。所以我們需要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整理當下的生活狀態,對過去做一個完整的總結,對未來做一個全新的展望,而文字的價值恰恰體現在這裏。
有人說喜歡文字的女人是孤獨的,想那燈紅酒綠、勁歌熱舞之處,斷不會有思緒如水般湧流。在寂靜的雨夜,一盞孤燈、一方素紙,筆在紙端沙沙遊走,雨在窗外淅淅瀝瀝;喜歡文字的女人簡單而清澈,她們的悲,她們的喜,她們的情,她們的愛,以至於她們的一切都在文字裏。她們喜歡雨,喜歡風,喜歡雪,喜歡月,喜歡那一份寧靜的詩意,喜歡把自己放在故事裏,隨著那些纏綿的文字或欣喜或悵然;喜歡文字的女人是細膩感性的,她們會因一朵花的凋落、一片葉的飄零、一個小生命的結束、一支憂傷的曲而淚流滿麵,她們也會因你一句關懷、一個的眼神、一個微笑甚至一次不經意的轉身而感動不已。
文字的力量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精辟的修辭,而在於文字能夠直刺人心,有如鑽心的劇痛,有如徹骨的嚴寒。它能夠讓人警醒,能夠讓人的靈魂得到淨化。人生在世,或許每個人的追求都有所不同。酒色財氣、聲色犬馬,可這些畢竟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朽者,唯有文字。就算我們不能成為作家,至少可以通過文字來讓自己的精神變得富有,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通過文字,可以培養我們的良知,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每當我們對現在的生活感到迷失時,不妨也像樸槿惠那樣,把以前自己寫過的文字拿出來讀一讀,或許能從中找到些許的安慰,也或者能從中找到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法和被我們忽略的生活智慧和處世哲學。當然,更不要忘記把你今天的所遇所感用筆記錄下來,有可能這些不起眼的文字就會給你未來的人生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