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無畏的勇氣
1796年的一天,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很有數學天賦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給他布置的三道數學題。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很快做完了。第三道題是要求隻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青年做著做著,感到越來越困難。這種困難激起了他的鬥誌: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天亮的時候,青年終於長舒一口氣,他做出了這道難題!
第二天,當青年把作業交給導師後,導師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你解開了一道有2000多年曆史的數學懸案呀?阿基米德、牛頓都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
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多年以後,高斯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2000多年曆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
俗話說:無知者無畏。或許,無畏是一種靈魂的力量,正因為有了這種力量,人們才得以在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中保持一種平和的心境,並繼續自由地運用他們的智慧,做出驚人的成就。
正視苦難
查爾斯·柯特林曾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副總裁。當年,他在發明汽車自動點火器時,窮得要用穀倉裏堆稻草的地方做實驗室。當時,家裏的開銷都得靠他太太教鋼琴所賺的錢來維持。後來,他甚至把他的人壽保險抵押了500美元,去購置實驗設備。柯特林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地工作,然而,他沒病倒,他的太太卻病倒了。
後來,有人問柯特林太太,在那個時期柯特林是不是很憂慮?她回答說:不是的,我為他擔心得睡不著,可他一點也不擔心。他整天埋頭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去憂慮。
一些偉人一生都在堅持不懈地與貧困、與各種各樣的失敗作鬥爭。西班牙人認為塞萬提斯若不是遭遇貧困,他不會寫出《堂吉訶德》但丁在赤貧遭放逐期間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神曲》由此而成為了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象征。中國古代的屈原、杜甫、蘇軾……無一不是與清貧和苦難奮爭一生的人。
苦難是是起的動力!放眼未來,勇往直前,再大的苦難也能克服。沒有被苦難毀滅的人,隻有被苦難摧垮的意誌。苦難未必不是一次機會,重要的是從苦難中站起來,才能抒寫一個大寫的人生!
守住自己
有位年輕人在岸邊釣魚,旁邊坐著一位老人,也在釣魚。兩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家那兒不停有魚上鉤,而年輕人一整天都沒有收獲。年輕人終於沉不住氣了,問老人:我們兩人的釣餌相同,釣魚的地方也一樣,為什麼你就能輕易釣到魚,而我卻一無所獲呢?
老人從容答道:我釣魚的時候,隻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魚;我不但手不動,眼不眨,連心也似乎靜得沒有跳動,於是,魚便不知道我的存在,所以,它們咬我的魚餌;而你心裏隻想著魚吃你的餌沒有,眼睛也不停地盯著魚,見有魚來咬鉤,心就急躁,情緒不斷變化,心情煩亂不安,魚不讓你嚇走才怪,又怎會釣到魚呢?
無論世事多麼變幻,無論外界多麼喧囂,要知道自己追求什麼,要守住自己的一方心靈淨土,清淨身心,方能證見般若智慧。
習慣是德行之母
當然了,關於好習慣的建議遠不止上麵提到的這些,但這隻是一個開頭。隻要有心人順著這個思路繼續挖掘下去,你便會發現還有更多的好習慣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珍惜去培養。同時,當我們不斷發現自己身上的這些好習慣後,那我們的德行肯定也在增長。這就是習慣的力量!最後用美國暢銷書作家傑克·霍吉講過的一個習慣養成的故事來作為結尾:
一位教授與他的年輕學生一起在樹林裏散步。教授突然停了下來,並仔細看著身邊的4株植物。第一株植物是一棵剛剛冒出土的幼苗;第二株植物是一株挺拔的小樹苗;第三株植物已然長成了一株與人等高的小樹;第四株植物是一棵冠若華蓋的大樹。
教授指著第一株植物對年輕學生說:把它拔起來。年輕學生蹲下身輕輕地拔出了幼苗。
“現在,拔出第二株植物。年輕學生聽從教授的吩咐,稍加力量,便將樹苗連根拔起。”
“好了,拔出第三株植物吧。教授吩咐道。年輕學生先用一隻手進行了嚐試,然後改用雙手抱住小樹,東搖西晃了好一陣,最後費盡了全身力氣才將小樹拔倒在地,可是樹根卻大部分斷留在了土裏。”
“好的”教授說道:去試一試那棵大樹吧。年輕學生抬頭看了看眼前的大樹,想了想自己剛才拔那棵小樹木時已經筋疲力盡,因此他隻是搖搖頭,無奈地笑了笑。
“我的孩子”教授歎了一口氣說道: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可見,習慣對生活的影響是多麼大啊!
的確,習慣在養成的過程中,被不斷重複,存在的時間愈長,紮的根愈深愈牢固,外界的因素也越來越難以影響它、撼動它。這一點,對於好壞習慣都是如此。記住,好習慣是偉人的奴仆,壞習慣恰似失敗者的幫凶!
箴言錄
從現在起,培養好習慣,鞏固好習慣吧!因為好習慣是成功的關鍵,好習慣是命運的影子,好習慣是德行的資本。習慣是德行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