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不可以言傳,不可以名紀。

曆古以來,升仙達道者不為少矣。仆誌慕前賢,心懷大道,不意運起刀兵,時危世亂。始以逃生,寄跡江湖岩穀,退而識性留心,惟在清靜希夷。曆看丹經,累參道友。止言養命之小端,不說真仙之大道。

因於終南山石壁間,獲收《靈寶經》三十卷。上部金誥書,元始所著。中部玉書錄,元皇所述。下部真源義,太上所傳。共述千言。予宵衣旰食,遠慮深省,乃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本天地升降之義。氣中生水,水中生氣,亦心腎交合之理。比物之象,道不遠人。配合甲庚①,方驗金丹有準。抽添卯酉,自然火候無差。紅鉛黑鉛,徹底不成大藥。金液玉液,到頭方是還丹。從無到有,嚐懷征戰之心。自下升高,漸入希夷之域。抽鉛添汞,致二八之陰消。換骨煉形,使九三之陽長。水源清濁,辨於既濟之時。內景真虛,識於坐忘之日。玄機奧旨,難以盡形。方冊靈寶妙理,可用入聖超凡。總而為三乘之法,名《靈寶畢法》。

大道聖言,不敢私於一己,用傳洞賓足下。道成勿秘,當貽後來之士。

正陽真人鍾離權雲房序。

注釋:

①甲庚:又稱庚甲,指陽氣生成與陽氣旺盛。庚甲均為天幹,與方位相配,庚配西方,為陰曆初三月出之地;甲配東方,為陰曆十五月圓之地。內丹術中常以月象比喻火候。庚為陽氣生成的時候,甲為陽氣極盛的時候。

注譯:

大道是不能夠用語言傳授的,也不能夠用名詞來紀錄。

自古以來,升仙達道的人不為少數。我誌慕前賢,心懷大道,沒有料到戰亂四起,造成了時局危機、社會混亂。起始,為了逃生,我浪跡在江湖岩穀,後來留心識性,專心於清靜虛無。經過閱讀丹經,修真悟道,參見道友,所認識的隻是養命的小術,沒有說明真仙的大道。

我在終南山的石壁間,得到《靈寶經》三十卷。上部金誥書,元始所著。中部玉書錄,元皇所述。下部真源義,太上所傳。一共敘述了數千字。我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考慮著很長遠的將來,又進行了很深刻的反省,才悟得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原本就是天地之氣升降的真義;氣中生水、水中生氣也正是心腎之氣交合的道理。用各種物體的形象比喻不同層次、不同狀態的氣,就會明白道不遠人。配合陽生陽盛的練習,才能生成陽龍、陰虎,有龍虎方能準確地驗證金丹。知道了抽添的方法、卯酉的時機,修煉的火候自然不會有差錯。外在的紅鉛和黑鉛,終究不能成就大藥。金液與玉液,說到頭還是還丹。從無到有的過程,是不斷造化、運生的過程,充滿著征服、戰勝的心情。自下而上的升遷,漸漸進入了眼不可見、耳不可聞的虛無境界。抽鉛添汞,導致心和肝的陰氣消失。換骨煉形,促使肺和肝的陽氣增長。水源的清濁,在既濟的時候就能辨別。內景的真虛,在坐忘的時候就能識出。玄妙的天機、深奧的道理是難以全部說清楚的。本書是靈寶妙理,可以用於超凡入聖。總共有三乘的方法,書名為《靈寶畢法》。

大道聖言,不敢自私於一人所有,因此,傳授給洞賓弟子。道成以後不能隱藏為秘,應當遺留給後來的人。

正陽真人鍾離權雲房序。

疏解:

第一,《靈寶畢法》源於《靈寶經》,為上清、玉清、太清三清所著述和傳授,極致而正統。

第二,在“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本天地升降之義。氣中生水,水中生氣,亦心腎交合之理”中,包含著升降、開合、出入的道理,這是“天人合一”的基礎和核心。

第三,玄機奧旨,難以盡形。隻有實修證驗,方可盡知。

第四,方冊靈寶妙理,可用入聖超凡。這是係統、完整、可行的方法體係。